首次!海洋國家實驗室進行深水區海底聲學測量
Cehui8訊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發布信息,在剛剛結束的“向陽紅01”科考船第四次海試航次中,深?梢暬簤贺炄胧胶5壮练e聲學原位測量系統(HISAMS)成功實現了3000米海試,在南海北部水深分別為1880米、3018米、3021米和3036米的四個站位獲取了海底沉積物的聲學特性數據,并取得高清海底視頻影像等輔助資料。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深水區的海底聲學特性參數測量,相關技術與設備將為我國的海洋聲學調查提供重要的支撐與保障,在海底環境監測、海底資源調查和海洋權益保護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海底沉積物的聲學特性(包括聲速、聲衰減系數等)是影響海洋聲場與聲傳播的重要因素。HISAMS由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制,是我國該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是目前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可在深海使用的沉積聲學原位測量設備。
隨著現代聲吶技術的發展,水聲學家需要知道海底的聲學特性對聲波在海洋(特別是在淺海)中傳播的影響,海底已成為當今水聲學家們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因此,一門與水聲學、海洋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地理學等多種學科有密切關系的新的交叉學科——地聲學發展起來了。地聲學的發展和水聲學、海洋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地理學等多個學科有密切的關系.對于海洋工程建設,海底資源開發及港口、航道和海防等各項海洋事業的發展有重大的實用意義。
據介紹,海洋國家實驗室副主任劉保華帶領海底聲學研究團隊,自2007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沉積聲學原位探測技術的研究,整合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深;毓芾碇行摹⑸綎|拓普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和同濟大學等單位的相關技術力量,早在2009年就研制出了國內第一套淺水型自容式HISAMS,并成功實現了在南黃海的規;瘧茫@得100余個站位的原位觀測數據。本次海試的深海可視化型HISAMS是該團隊將沉積聲學原位探測技術逐步向深海推進的階段性新成果。該系統目前能夠適應3000米以淺的各種沉積物類型,可廣泛應用于近海和深海海底聲場環境調查。
地聲學研究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在典型區域取得海底沉積物樣品,在實驗室或現場參數,以及樣品的楊氏模式等19個力學參數。然后綜合分析測量結果,確定在特定區域可以適用的海底聲學參數和其他物理、力學參數之間的經驗關系,為海底沉積物地址屬性的聲學識別提供依據。(cehui8 山澗)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