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南方持續降雨 鄱陽湖面積增大43%
Cehui8訊 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6月以來江南地區的持續降雨天氣,讓鄱陽湖水體面積增大約43%。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中心6月28日制作的氣象衛星水情監測報告提到了這一數據。
具體來看,經多源衛星遙感監測,6月24日鄱陽湖水體面積約為3307平方公里,與5月25日監測到的資料相比,面積增大約43%,其中面積顯著增大的區域主要位于鄱陽湖的中部和東部。
鄱陽湖的古稱很多: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等等,不下十個。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于它兼并了許多小湖,逐漸擴大,同時也并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洼,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系,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禹貢》中記載“九江孔殷,東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蘆。也就是說,這片洼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蘆瓢。
20世紀八十年代前的不斷圍墾,,使湖岸逐漸向湖心發展 , 湖泊內主航道時沖時淤,,變化頻繁。鄱陽湖及五河尾閭水位逐年抬高趨勢明顯,調蓄能力減小 ,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在 1998年大洪水后, 湖區開展了大范圍的 “雙退” 和 “單退” 工程, 使湖區在汛期的蓄水面積擴大到接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水平。
來自中國氣象局的消息顯示,影響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自6月以來江南地區的持續降雨天氣。目前來看降雨還將持續進行,中央氣象臺今天8時發布信息稱,從今天夜間到7月2日,南方地區強降雨將影響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西部、江漢東部、江淮、黃淮南部等地。
其中,今天白天到夜間,貴州東南部、廣西北部、湖南中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西部、云南西南部和東北部等地有暴雨,貴州東南部、湖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有短時強降水、局地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雨強20~40毫米,局地可超過50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受低層切變線云系影響,廣西、湖南、江西等地出現強降雨天氣,需要持續關注這些地區強對流云團引發的暴雨及伴隨的次生災害。
相比南方,我國華北、黃淮部分地區則出現地表高溫。來自中國氣象局6月28日的數據統計,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的地表溫度超過40℃的面積百分比超過40%,其中,山東省的地表溫度超過40℃面積比例最高,達到66.72%。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是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在中國長江流域中發揮著巨大的調蓄洪水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特殊生態功能,是中國最大的“大陸之腎”,是中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是中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對維系區域和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積為16.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97%左右。經鄱陽湖調蓄注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為“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范區”、“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帶動區”、“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臺”。
江西林業廳提出了“大鄱陽湖”濕地保護概念,切實保護管理好鄱陽湖濕地:堅決治理亂栽樹等破壞濕地造林行為,一律停止在鄱陽湖吳淞高程17米以下濕地區域內人工栽種各種林木,對已栽植的楊樹,要全部平毀或移除,堅決實施退田還湖、移民搬遷、退耕還林等措施,同時加大對湖區候鳥保護宣傳。(測繪網 山澗)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