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陳軍:測繪地理信息是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
測繪網訊 2017沈陽·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于9月22日-24日在沈陽舉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土測繪司的司長陳軍表示,測繪地理信息是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各類信息提供了這么一個定位的基準。地理信息是地理數據所蘊含和表達的地理含義,是與地理環境要素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質量、性質、分布特征、聯系和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首先,地理信息屬于空間信息,其位置的識別是與數據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地理信息區別于其它類型信息的一個最顯著的標志(空間性)。其次,地理信息具有多維結構的特點(多維性)。第三,地理信息的時序特征很明顯(時序性)。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軍:非常高興見到這么多的朋友和我們一起分享各個部門的做法和思路。我也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和大家介紹。
首先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測繪地理信息是怎么回事。再有測繪地理信息與智慧城市建設當中想做什么樣的工作,我們的工作重點。
剛才尉遲堅處長也跟大家說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很基礎的一項工作和我們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就特別得接近,首先我們現在在沈陽國際展覽中心,在哪,離我原來的位置多遠,它的范圍是多大,展覽中心是什么性質的處所,是就是跟我們的測繪地理信息是密切相關,可能就是我們用點、線、面和這個屬性來表示。簡單地來講,這就是我們測繪可能要做的一些工作。下邊是我們的一個定義,和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密切相關,我們的出行,我們的生活可能都要用到。你在哪,要去哪,多遠的地方,什么范圍,這樣一說大家對測繪地理信息就好理解。
我們的發展過程也是原來的一個地圖,變成了這種數字化的地理信息,再就是信息化的時空信息。數字化時候我們模擬的地形圖,到數字化的地理信息,現在到時空信息,大家想到了既然加了時,肯定是有變化發展的過程,所以整個的就是在我們測繪地理信息有這么一個過程。我們現在可以給大家提供的很多東西,首先我們全國的這種衛星導航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如果大家利用這個東西,可以達到我們厘米級的定位,我們現在地理信息給大家的服務,已經非常精準。我們現在已經有全國的這種衛星、航空航天的影像覆蓋全國,而且精度也是在不斷地提升。
打一個比方,我們可能上谷哥的有很多人,國外的衛星資源也很多,在我們國家的資源3號已經給我們提供到兩米左右的衛星影象分辨率,更高的可能是5厘米的衛星影象也能提供。我們現在全國的這種影像數據已經非常豐富,包括我們國家級、省級,還有地市級的這些地理信息的數據,是非常得豐富。
前一段時間我們做了全國的地理國情普查,摸清全部的山水林田湖,因為這些可能和農業部和國土資源部關系就非常密切,能夠給他們做很多基底方面工作,建成了數據庫以及服務系統,我們現在也開展了常態化的檢測,這樣能夠為我們整個地表信息的變化給大家提供一個非常時時化的信息。包括我們在應急測繪保障方面,因為這幾年國家的地質災害比較嚴重,每次這種災害發生的時候,我們測繪地理信息也是沖在前面,最早的了解到當初災害發生前期的情況和災害發生后的變化,以及帶來的損失情況。
現在我們開展了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到全鏈條,全球的地理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在線的服務。將來在我們不僅僅是國內的信息和國外的這種信息資源也能夠像谷哥一樣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測繪地理信息和我們智慧城市的關系,剛才講了這么多我們做的工作,究竟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當中,我們能夠做什么,或者說跟大家有什么關系,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有統計說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信息80%以上可能跟地理信息都是有關系,所以從我們整個的信息化來講,我們也是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各類信息提供了這么一個定位的基準。因為你各方面的信息如果落地,比如說我農業的信息,這一塊土地是一個什么樣的土壤性質,或者說他有多大的范圍,他的周邊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環境狀況,實際上地理信息都為其提供了載體。包括其他的信息交換、共享、協同,通過地理信息可以知道我這個范圍里邊學校資源是什么樣的,學生資源是什么樣的。通過地理信息的橋梁能夠實現匹配。我們在整個信息交換和信息層面里邊,我們處于這樣的位置。我們測定的信息在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在2016年—2018年的任務分工中我們有一個主要的工作內容,因為是非;A的工作,給智慧城市建設提供這么一個時空基礎設施,我們要開展一些試點工作,指導各地開展時空大數據和時空信息平臺的建設,也鼓勵在規劃還有市政管理,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應用。
這是我們在智慧城市當中要做的工作。大家也能感覺到現在的智慧城市工作比2008年剛提出的時候有比較大的變化,當時是比較狂熱或者是無序的狀態,到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努力,各方面的工作已經在逐漸地理順,我們能夠比較理性地看待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可以推動整個城市還有社會的發展。建設也從混亂無序的狀態,大家逐漸的目標更加明確,要做什么,和我怎么做,也能夠有比較清晰地思路。而且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成果,而且作為我們各體來講,也享受了很多我們智慧城市建設的這么一個成果在里邊,包括我們的共享單車,還有大家出行用的導航定位系統,F在我們去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會先在我們的手機導航上面要查一查。我們體會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初步成效。
到十年的時間,我們相繼的政策機制,還有基礎設施、智能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在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方面,包括老百姓的感受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作用。從我們做時空信息來講,我們可能主要就是幾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我們時空大數據最核心的,再一個是時空信息的云平臺,還有時空基準和支撐環境,時空基準是我們要統一坐標系統的形式,這是相對比較專業的,在這里不和大家細說,還有支撐環境,云的計算環境等等。
最關鍵的我們是做時空大數據,包括我們地表的、室內室外的,還有歷史的,和現狀的,包括我們將來的一些規劃的信息,這些信息如何給大家服務,就是通過這么一個時空信息云平臺的界面,來提供給大家。我們是在數字城市階段,和智慧城市階段,實際上都做了一些工作,實際上我們也是一個延續性的,從原來的空間基準,到時空基準。原來的基礎地理信息,到我們現在的時空大數據,原來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到我們現在的時空信息云平臺,這個服務方面也做一個很大的提升。主要的工作可能就是這幾方面,一個是我們頂層設計方面,試點的方面,技術創新方面,機制創新,培訓交流還有案例推送。
從頂層設計這塊,我們從2012年開始試點,做了一個是試點工作的通知,還有一些轉型升級的要求,包括我們做了技術方面的一些探索,到一今年我們已經有三版的技術大綱在不斷地完善,推薦給大家。試點等于是我們從2012年底開展,從國家局還有省里面,包括市里面是三方聯合,一塊在推進這方面,F在已經有40多個試點,今年有些試點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他試點的目標,開始要準備有一個階段性的驗收了。
本著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要求,我們建立了支撐團隊,我們有些做法比較開放,不僅僅是系統內的,我們聯合了一些企業還有院士專家幫我們做技術支撐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機制方面,我們可能和多年來的探索實踐,和國家、省、市三方面共同探索推進的方法。而且我們和相關的部門,還有行業一起相互配合。尤其在是我們的大數據和我們的云平臺,這種開放性方面,還有共享性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工作,我們也希望能夠用這種比較開放共享的一個理念,來提供給大家地理信息的服務。
在技術方面的創新,我們成立了有行業內的院士還有專家組成的這么一個協調專家委員,為我們提供支撐。再有就是我們借助了我們行業、企業的力量,共同推進我們整個試點還有技術創新的這么一個工作。培訓交流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城市建的推進,而且我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有大概十幾個城市共同把他們做的一些工作,來跟大家分享,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就體會到,一是我們做了一些工作,而且我們有一些成效,互相之間能夠有很多學習的方面。
今年我們做了一個典型案例的遴選工作,而且基本上是到今年年底我們會把案例給大家推送出來。一是我們系統內互相交流,另一方面我們也把這些案例提供給我們的秘書組這邊,能夠在我們全國有一個一起交流的機會。
總體來講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在今年年底會有一部分的階段成果,到2025年,能夠試點的階段目標,就是我們大概現在有40多個試點,到明年、后年,到2020年,基本上有一批初具規模的試點的成果出現,能夠支撐我們智慧城市對我們時空信息的需求。
最后我想說智慧城市是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漫長的發展經歷和無止境的發展過程,隨著我們信息化、技術化的發展而前進。智慧城市需要各行業、各部門的合作。我們會和各方配合,密切推進。謝謝大家!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