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地圖≠北斗導航,擺脫GPS為時尚早
近日,“北斗地圖”將上線的消息引發關注。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斗系統青年科學家徐穎回應稱,大家不要被名字迷惑,北斗兩個字不代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手機到底采用了哪個衛星導航系統來做定位主要取決于手機的硬件,如果你的手機不具備支持北斗系統的硬件,那么你下載哪個APP都無濟于事。目前除了蘋果手機,多數國產品牌的大部分型號手機都支持北斗定位。
“北斗地圖不等于用的就是北斗衛星,任何一個公司都可以做一個叫做北斗地圖App的東西。”徐穎在某問答平臺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強調,北斗系統和北斗地圖沒有直接聯系,衛星系統是做不出地圖的,高德、百度等其他地圖軟件,也可以用北斗衛星導航。
北京科技報記者嘗試聯系了北斗地圖的研發企業重慶北斗七星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一位接聽電話的負責人表示并不清楚北斗地圖上線的事宜,并向記者提供了“相關事業部”的聯系方式,記者嘗試撥打多次以后,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研究智慧城市工程部負責人、3S應用資深專家王大成博士表示,“北斗導航”和“北斗衛星民用”是兩個不同的應用范疇,部分新聞報道有夸大事實的嫌疑。他強調,北斗衛星從技術上雖然已經具備了民用的條件,但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由于組網并沒有完全成功,更多的還是軍用和行業應用,假如有一天真正大規模專題化使用,準確的消息來源應當是國防科工局等類似的權威機構,至于重慶的這個“北斗七星”公司,王大成表示自己并未聽說過。
實際上,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從1994年立項到如今,北斗導航已經走過了24年,期間一直非常低調。2012年,北斗二號系統成功發射了第16顆衛星,兩個月以后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服務區域覆蓋亞太。目前北斗定位已進入第三階段,累計發射了29顆衛星,預計將于2020年前后完成35顆衛星的發射,為以亞洲為主的全球用戶服務。
王大成介紹,目前全球共有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包括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GLONASS(格洛納斯)、中國的BDS(北斗),以及歐盟的Galileo系統(伽利略)。從技術上來看,北斗導航系統是十分先進的,GPS能完成的,北斗系統也能完成,GPS不能完成的,北斗系統同樣能做到。但是,技術上的成熟并不代表應用上的普遍,與GPS系統相比,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間。(測繪網 史婉婉)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