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用遙感首次發現國外絲路考古遺址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李大慶)記者從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獲悉,我國科學家利用空間考古技術在絲綢之路西端突尼斯發現了10處古羅馬時期的考古遺存。這是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在中國境外首次發現考古遺址,這些遺存揭示了古羅馬時期南線軍事防御系統的布局與農業灌溉系統的結構。
19日,“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世界遺產工作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舉行“一帶一路”遙感考古新聞發布會,宣布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研究員王心源帶領的空間考古研究團隊,聯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利用空間考古技術與方法,完成了這次考古發現。
據王心源介紹,此次聯合考古歷經兩年多。2016年1月先在北京做室內遙感圖像處理及解譯分析,然后分別于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與當地考古專家聯合進行實地調研與驗證,最后在突尼斯南部確定新發現了10處古羅馬時期遺存,包括邊墻3段(Limes)、軍事堡壘(Forts)2個,以及農業灌溉系統1處、水窖3處、墓葬1處。這些考古遺存反映出古羅馬時期帝國南部邊疆的軍事防御體系。其中,邊墻與堡壘用于防守和保護邊疆,阻擋來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的侵擾;農業灌溉系統以及儲存淡水的水窖用于保障邊疆軍民的糧食生產與生活需要。
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觀測技術、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分析系統等綜合技術,結合文獻分析、實地調研開展的空間考古技術與方法,走出國門,并首次主導聯合亞、歐、非相關國家開展空間考古遺存發現與系統研究。這對于提升中國科學家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間考古學科一套新的研究技術與方法范式具有重要意義。(測繪網 史婉婉)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