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發射成功并傳回第一景圖像
2018-06-07 14:51:06 來源:
湖北省科技廳
6月2日,由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過等牽頭,聯合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珞珈一號” 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被成功發射,并于當日12點27分03秒,順利進入預定軌道。6月4日11點25分34秒,“珞珈一號”成功傳回第一景圖像。對比DMSP(美國國防氣象衛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和NPP(美國航空航天局衛星系統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數據可以看出,“珞珈一號”傳回的數據真實反映了夜間燈光的明亮程度。李德仁院士介紹,“珞珈一號”除了能進行DMSP和NPP社會經濟參數估算外,還可以進行城市主體功能區劃分的評估。截至目前,衛星狀態正常。
“珞珈一號”是“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系列的第一顆衛星,也是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主要用于試驗驗證國內處于空白的“夜光遙感”技術,和國家急需的“低軌衛星導航增強”技術。在“夜光遙感”方面,實現了高靈敏度大動態范圍夜光成像技術,具備130m分辨率、250Km幅寬的夜光成像能力,可展現夜光亮度變化細節,夜間能看見長江上所有亮燈的大橋,理想條件下可在15天內繪制完成全球夜光影像,提供我國及全球GDP指數、碳排放指數、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數等專題產品,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同時,它搭載導航增強載荷,開展衛星導航信號增強和星基北斗完好性監測技術驗證試驗,為我國開展新一代導航信號增強關鍵技術的研究和“一星多用”的集成化空間信息系統建設理論提供試驗依據。
“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工程項目于2015年啟動,旨在通過研制發射多顆具備星基導航增強能力的對地觀測低軌衛星,開展“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融合、實時服務”的天基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研究,推動我國定位、導航、授時、遙感、通信(PNTRC)天基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一體化建設。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再發射兩顆衛星,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快速實時的天基信息服務助力,有力支撐農業資源監測、林業資源調查、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需求提供遙感數據支撐。(張智)
“珞珈一號”是“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系列的第一顆衛星,也是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主要用于試驗驗證國內處于空白的“夜光遙感”技術,和國家急需的“低軌衛星導航增強”技術。在“夜光遙感”方面,實現了高靈敏度大動態范圍夜光成像技術,具備130m分辨率、250Km幅寬的夜光成像能力,可展現夜光亮度變化細節,夜間能看見長江上所有亮燈的大橋,理想條件下可在15天內繪制完成全球夜光影像,提供我國及全球GDP指數、碳排放指數、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數等專題產品,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同時,它搭載導航增強載荷,開展衛星導航信號增強和星基北斗完好性監測技術驗證試驗,為我國開展新一代導航信號增強關鍵技術的研究和“一星多用”的集成化空間信息系統建設理論提供試驗依據。
“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工程項目于2015年啟動,旨在通過研制發射多顆具備星基導航增強能力的對地觀測低軌衛星,開展“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融合、實時服務”的天基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研究,推動我國定位、導航、授時、遙感、通信(PNTRC)天基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一體化建設。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再發射兩顆衛星,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快速實時的天基信息服務助力,有力支撐農業資源監測、林業資源調查、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需求提供遙感數據支撐。(張智)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