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PM2.5熱點網格監管
8月26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針對PM2.5監管的“千里眼計劃”已經取得較好成效。該計劃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對1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網格,生態環境部將予以公開通報。
昌平區兩網格被通報
生態環境部于2017年在河北省滄州市啟動了熱點網格監管試點。試點以來,滄州市PM2.5平均濃度顯著下降,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于今年5月17日印發通知,組織“2+26”城市自6月起全面開展熱點網格監管。
生態環境部每月將各城市PM2.5月均濃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以及環比上月改善情況最差的等三類熱點網格作為預警網格向社會公開,要求各城市針對預警網格加大監管力度,組織開展涉氣污染源排查和問題整改。對1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網格,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公開通報、派駐工作組和公開約談網格所在縣、區、市政府負責人等措施,督促地方解決問題,改善環境。
昨天,生態環境部公布了7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預警網格名單,其中北京市昌平區兩個網格由于PM2.5月均濃度最高且同比去年改善程度最差、PM2.5環比上月改善程度最差被通報。
區域內網格超3.6萬個
在談到網格如何確定時,環境監察局副局長趙群英介紹,生態環境部對“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共計36793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氣象數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計算出每個網格上一年度的PM2.5平均濃度,剔除氣象傳輸、降水過程、地形阻擋、邊界層高度等因素的影響,得到其在靜穩天氣條件下的排放水平,從中篩選出PM2.5濃度較高、排放較重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
“2+26”城市的熱點網格數量不同,多數城市的熱點網格數量為100多個,陽泉、鶴壁、長治、濮陽等城市,熱點網格的數量均不到80個,而石家莊、天津、鄭州、邯鄲等城市熱點網格均超過了200個,屬于最多的一批城市。每個城市的熱點網格面積一般占城市總面積的10%左右,這就為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劃出了重點監管區域,便于其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
10月起增加網格范圍
趙群英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今年10月前實施范圍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長三角地區41城市,從而實現對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全覆蓋。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將研究通過地面監測微站和移動式監測設備(車載式或便攜式)等技術手段,綜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理念,探索構建“熱點網格+地面監測微站+移動式監測設備”的工作模式,不斷深入實施“千里眼計劃”,細化執法監管區域,精密監控PM2.5等污染物質的濃度變化和異常時段,進一步提升熱點網格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提高大氣污染監管水平。(作者:吳婷婷)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