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護航美麗北疆 強化國家版圖意識
2018-08-28 09:21:23 來源:
《地球》雜志
第15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紀念新法頒布一周年
測繪事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事關“工農商學軍、東西南北中”。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和測繪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造成地理信息服務需求迫切與地理信息供給制度不充分之間的矛盾,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測繪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完全適應新時代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新《測繪法》實施的一周年以來,確實為服務丈量美麗中國提供了制度供給,更為增強國家版圖意識提供了法治基礎。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按照“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服務,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立法宗旨,內蒙古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能力顯著提升,并全面融入美麗生態建設的主戰場和新時代經濟轉型的大市場,不斷為建設現代化的亮麗內蒙古釋放制度紅利。
新法綱舉目張 重在應用監管
新《測繪法》針對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遵循“加強共享、促進應用,統籌規劃、協同指導,規范監管、強化責任,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在加強測繪成果共享應用、統籌衛星導航基準站建設應用、強化地理信息安全的監管以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方面對原測繪法進行了修改。新《測繪法》比原法增加“監督管理”一章,共10章68條,為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機制、擰緊國家地理信息安全閥門綱舉目張。
一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管理,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新測繪法要求建立統一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提供導航定位基準信息公共服務,并就建立基準站建設備案制度,以及基準站的運行維護、安全標準等作出規定。
二是促進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激發地理信息產業活力。新測繪法要求建立統一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提供導航定位基準信息公共服務,并就建立基準站建設備案制度,以及基準站的運行維護、安全標準等作出規定。
三是強化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完善地圖、互聯網地圖服務監管。新測繪法在總則中明確提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國家版圖意識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四是建立地理國情監測制度和應急測繪保障工作機制,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水平。新測繪法建立了地理國情監測制度,要求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地理國情監測。
五是“放管服”協同推進,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新測繪法沒有新設行政許可,并取消基礎測繪規劃備案、采用國際坐標系統審批,下放永久性測量標志拆遷審批。同時規定對測繪單位實施信用管理,首次要求建立健全隨機抽查機制,更加強調對地理信息市場和從業單位的事中事后監管。
信息應用共享 護航亮麗北疆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直接關系著北疆安全穩定和向北開放戰略。新《測繪法》推行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全力推動配合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宗旨,堅決捍衛新《測繪法》的各條“紅線”,通過天地經緯繪制、資源動態監測和數據應用共享,為北疆的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開放繁榮提供精準安全的地理信息供給。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是建立和維持國家高精度、動態、地心、三維坐標框架的基礎設施,內蒙古已建成170多座覆蓋全區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2017年新《測繪法》推出后,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與自治區國家安全廳聯合開展了全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已有區內外500多個經授權企業無償使用該系統;全區具有權威性、唯一性、統一性和高精度的內蒙古三維現代大地測繪基準已建成,并提供高精度、三維、動態基準服務;1:25萬、1:5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全區,實現每年更新;1:1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自治區國土面積超過55%;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大部分城鎮地區;高分辨率航空攝影數據覆蓋自治區103個旗縣政府所在地;全區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全面完成,查清了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建立了地表覆蓋、地理國情和人文自然地理要素等成果數據庫;建成了自治區區域數據資源最權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內蒙古。
近年來,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緊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精準扶貧、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呼包鄂經濟圈、東部振興、和林格爾新區等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工程和重點項目工程,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充分利用地理國情普查數據,開展了大青山南坡生態、河套平原農業發展、鄂爾多斯市露天煤礦生態環境、自治區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系統建設與研究等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試點項目并形成專題監測報告,為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服務。2017年初,在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第一時間為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森林火災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應急保障服務,應用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編寫了分析報告,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掌握火災發生區城的地理信息狀況和災后重建提供了基礎資料。
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與中國地圖出版社共同研制了蒙文版《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并向內蒙古各大學、蒙古族中小學、蒙古族幼兒園和基層社區、自治區各大媒體贈送了蒙文地圖,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熱烈歡迎;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主持編印的《地圖禮贊一獻給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圖集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17年主題出版物。
新《測繪法》頒布一年來,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關于促進地理信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意見》以大數據為突破口,提出了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措施及目標,為推進全區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行業信用管理細則(試行)》、《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審核管理辦法(試行)》、《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管理辦法(試行)》的正式印發實施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測繪資質業務辦理標準化手冊》的編制完成,為我區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據。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加強放管服工作,加強測繪資質的事中事后管理,開展測繪資質巡查、質量監督檢查,并對存在問題資質單位進行約談,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監管取得實效。
強化版圖意識 普法全面覆蓋
新《測繪法》將強化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問題地圖”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及國家安全利益,排查整治“問題地圖”是落實新法的重大政治任務。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按照國家全覆蓋排查整治“問題地圖”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求,聯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網信辦、新聞出版廣電局、文物局等多家單位在全區范國內開展了全覆蓋排查整治“問題地圖”專項行動。全區共檢查單位1754家,檢查各類地圖1604幅,抽查各類地圖432幅,并在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網站上發布了標準地圖,為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提供地圖審核、整改服務600余次。接受了國家專項行動第三巡查組的抽查,并對全區12個盟市的地圖市場開展“回頭看”工作,依法查處各類地圖違法違規行為,取得實效。
自2017年新《測繪法》實施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始終將普法宣傳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引導行業單位和從業人員學法、守法、用法。新法在2017年7月1日實施后,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第一時間進行了宣傳,8月29日在《內蒙古日報》張利平廳長親自撰文宣傳測繪法,利用一整版面宣傳測繪地理信息法律法規知識;在連續舉辦的全區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培訓班、乙級以下資質單位負責人培訓班上大力宣貫新《測繪法》;訂購新《測繪法》有關讀本600余套,配發各級領導和有關單位,印制2000份宣傳材料廣泛發放。與此同時,各盟市國土資源局專門制定了年度測繪普法經費預算,抓住測繪法宣傳日契機,全區14個盟市形成聯動,采取不同的宣傳手段大力宣傳,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2018年8月29日是第15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也是新《測繪法》頒布一周年,宣傳主題為“強化國家版圖意識,共同守護美麗中國”。在過去的一年里,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把新法貫徹實施擺在供給側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實則是把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維統一起來,為護航美麗北疆建設和捍衛國家版圖完整提供了與時俱進的制度保障。今后,內蒙古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將按照國家自然資源改革的總部署,順應改革,搶抓機遇,發揮測繪地理信息優勢,更好地服務于自然資源的調查與管理,服務于自治區經濟社會建設。(作者: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趙大勇)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