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基層民警酷愛無人機,玩轉“黑科技”屢次立功
能高空偵察,噴灑農藥;也能快速測繪,物資輸送……這樣的無人機堪稱“黑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實存在?來自寧津公安的這名基層警察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是!”
這名基層警察叫李明,男,1988年出生,寧津縣公安局相衙鎮派出所的普通民警。然而李明并不簡單,他把自己設計、組裝的“警用無飛機”用于實際案件偵破,取得了豐碩的戰果。
曾經是一名航模發燒友
10歲時,李明就迷上了航模,高中、大學、工作后,這個愛好一直陪伴著他。“對于航模以及各種飛行器,我自認為是一種癡迷的熱愛,不管是航模理論知識,還是制作模型,每次都能讓我樂享其中,為此還參加了各種類型的航模比賽。”李明說。
現在,李明對無人機情有獨鐘。而他究竟何時與無人機結緣,這要從2011年說起。2011年7月,李明從鄭州鐵路警察學院畢業以后,成為了寧津縣公安局相衙鎮派出所一名基層民警。“那時候無人機才剛剛興起,本著‘把玩’的心態,我購買了一架小型的無人機,主要是用于航拍一些周圍的景色。”
后來,李明利用業余時間,啃下工程力學、空氣動力學和飛機飛行原理等多本專業書籍,甚至還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齒輪和機翼,通過自學,他學會了拆卸、設計和組裝無人機,并成為了無人機的維修行家。經過不斷地學習、摸索、研究,李明在無人機這一領域,變得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資深玩家變身“案件”達人
“每一次摔倒,都是為了振翅高飛。”每次在遇到困難時,李明總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這也讓他開始在無人機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大概在2014年,無人機已經發展的風生水起,李明心里開始有了個“小九九”,為何不嘗試將其運用實際的案件偵破工作呢?
無人機與警務工作的結合,讓李明的個人愛好有了用武之地。為了進一步拓展無人機的案件偵破功能,他開始陷入新一輪的思考,他嘗試在組裝的無人機的機身上,安裝一些實打實的“硬件”設備。攝像頭、拋投器、喊話器等設備的運用,實現了無人機在案件偵查和偵查方面的可能性。
“高清飛行攝像頭,可以很隱蔽的偵查目標;拋投器使用以后,可以實現遠程的物資輸送;喊話器可以實現高空的語音宣傳和傳播功能......”李明以專業的角度,向記者娓娓道來,警用無人機中的這些“硬件”設備在案件偵破中的運用。
近年來,李明遙控著小小無人機,屢立戰功。2016年5月30日下午,寧津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依法對涉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嫌疑人楊某進行傳喚,傳喚過程中,楊某拒不配合,辱罵民警,用磚頭、啤酒瓶等物品投擲民警、警車,后持弩箭躲入家中。
在此過程中,李明執飛了一架帶有“寧津警航”字樣的警用無人機,這架無人機搭載有30倍變焦攝像頭,對現場及楊某躲避位置進行了遠距離高空偵查。“主要是抓捕民警可以通過無人機反饋的現場畫面,對現場情況進行更加直觀精準的分析,從而確定具體的抓捕方案。”最終,在他執飛的警用無人機配合下,警方順利將楊某抓獲。
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寧津縣公安局通過“警務無人機”的開發,在偵查破案、社會管理、公共監管、群眾民生、應急處置等各個方面的獲得了深度提升。
飛行高手考下“飛手”駕照
從開始接觸無人機到現在,李明稱,自己已經花費了20多萬元,幫助他人設計、組裝無人機也已近40架。
2017年,李明終于迎來警營人生的精彩時刻。他自主研發的查打控一體化警用多功能無人機獲“德州公安基層科技創新獎”二等獎;他參加的全省公安機關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戰演練活動成績優異;他同時在全國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戰演練中又斬獲多項榮譽。
同年,李明也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考下了無人機駕照,成為行業內一枚專業人士。采訪期間,李明向記者展示了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英文簡稱AOPA)授權簽發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合格證”,其上面標注有合格證編號、持證者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地址、國籍和照片等信息。
在李明看來,無人機“駕考”比考汽車駕照要難得多。“機長考試為期兩天,共分為理論考試、口試、實操飛行、地面站飛行4個環節。”李明介紹,盡管考試時間不長,但是前期的培訓需要脫產學習近一個月,花費也達一萬多元。
而這所有的一切,李明只用兩個字來形容,那便是“值得”。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他還將帶著他的飛行夢,受邀去參加央視真人秀節目《警察特訓營》,做一名無人機的飛行教官。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劉瀟 見習記者 石帥 通訊員 趙琳)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