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
今天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B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突破天氣光照限制 提高觀測效率
海洋二號B星成功入軌之后,它將與之前發射的A星組網進行工作。
這樣一來,可以大幅度提高觀測的效率,同時獲取的數據也更多、更精準。
海洋二號B星是一顆微波遙感衛星,不會受到天氣、光照等客觀條件的干擾。在與A星組成星座之后,兩顆衛星形成了互補關系。不僅能夠獲取及時的海洋數據,同時還能夠了解同一地點海洋信息的變化情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海洋二號衛星顧問 馬世俊:比如說,第一顆星你了解了它觀察的情況,第二顆星重復去觀測可以進一步了解情況。
馬世俊表示,后續我國還將發射海洋二號C星和D星,繼續與B星形成星座展開海洋觀測,可以提供全天時、全天候的服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海洋二號衛星顧問 馬世俊:三星同時在軌,而且在不同的軌道面上,這樣我們可以及時獲取海洋信息,使得我們爭取24小時準確進行預報整個區域的這塊的情況,監視整個它的動態情況。
多載荷集成 能力更強
這次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上新配備了多種設備。
有了它們的幫助,海洋二號B星的能力將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海洋二號B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能對海面高度、風場、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精準觀測。而相比于之前發射的A星,B星更側重海洋動態信息的監測。比如海浪的高度、強度,海風的強度以及風向,還有海水的準確溫度等相關內容。有了這些信息,對于出海的船只,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出行信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海洋二號衛星顧問 馬世俊:比如說我們的船要出海,到底這個海浪大小怎么樣?海浪的強度怎么樣?海洋二號B星可以準確地預報臺風在哪個地方產生、向著哪個地方吹去、它的強度多少。這樣你就會心里有底,不會在海面航行的時候遇到不測。
此外,海洋二號B星新增加了船舶識別和數據收集分系統,具備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以及接收、存儲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海洋二號衛星顧問 馬世俊:監測了海洋船只的情況,那么我們就可以了解在海面上有多少船只、哪些地方最擁擠,整個的海洋港口也好、在航線上也好,船舶的分布情況對于指導自己的航行應該說是很有幫助的。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