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二號B星發射成功 將組建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
光明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陳海波、楊舒從國防科工局獲悉,自7年前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之后,我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系列又增加一位新成員。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與海洋二號A星相比,該星在觀測精度、數據產品種類和應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將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和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二號B星還將與后續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和D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海洋二號B星發射升空。鄭逃逃攝/光明圖片
我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海洋二號A星于2011年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是我國第二顆海洋動力環境系列衛星。該星裝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6個有效載荷。其中,雷達高度計主要用于測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流和重力場參數;微波散射計用于觀測全球海面風場;掃描微波輻射計用于觀測海面溫度、水汽含量、液態水和降雨強度等參數;校正輻射計用于為雷達高度計提供大氣濕對流層路徑延遲校正服務。數據收集系統用于接收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可為海洋防災減災和大洋漁業生產活動等提供服務。
海洋二號B星成功發射后,獲取的海風、海浪、海流、海溫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可進一步滿足海洋業務需求并兼顧氣象、減災、水利等其他行業的應用需求,為國民經濟建設、海洋科學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實測數據,同時也在國際對地觀測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防科工局負責海洋二號B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為項目法人。目前已經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應分系統在內的地面應用系統。后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相關應用單位組織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6日 09版)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