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修訂完善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規定
《上海市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規定》(滬府辦規[2018]32號)是在原《上海市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規定》(滬府辦[2013]84號)(以下簡稱“原84號文”)的基礎上,經政策實施評估,針對政策實施中的問題和需求,學習借鑒國際、國內同類城市相關做法,研究修訂而成。在原《上海市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規定》實施評估和需求調研中,各方面反映的問題和政策需求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企業希望進一步降低用地成本,鼓勵合理利用地下空間;二是因完善地下建設條件而調整出讓合同的次數較多,辦理流程需要優化;三是規劃土地建管驗收之間銜接不暢,地下工程用途核定標準不完善;四是歷史項目過渡政策條款已不適應新情況;五是地下空間整體開發缺少配套政策支撐。
本次修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焦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標準和鼓勵地下空間合理利用兩方面:一是通過審批過程中的“三優化”,即合并辦理環節、簡化辦理流程、完善審批標準,著力改善企業在申辦地下空間土地出讓事務中的辦事體驗;二是通過地下空間地價的“三降低”,即降低地下分層地價折扣比例,降低停車庫地價參照比例,降低地下配套設施適用價格標準,切實降低地下空間用地成本。具體修訂內容包括:
(一)重新明確了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范圍
本次修訂明確,按照國家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除符合劃撥用地目錄范圍的,其他地下建設工程都應當納入出讓等有償使用范圍。(第四條)
(二)優化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補辦流程
對出讓前地下規劃建設條件不明確的項目,優化補辦流程:一是合并和優化辦理環節,把建筑設計方案和規劃工程許可證兩個環節的補充合同調整合并為一次,把重事前審批改為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補充合同不再作為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前置條件,而是要求企業應在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后三個月內,申請簽訂補充出讓合同。二是簡化辦理程序,對于竣工驗收中的發現實測超面積、但在允許誤差范圍內的情形,直接按原出讓合同約定價格補繳土地價款,不再進行地價評估和決策,簡化流程(第六條)。
(三)進一步完善地下工程用途核定的有關規定
一是進一步明確職責,根據規劃管理法規和84號文已實施的做法,明確建管審批部門應將地下建筑面積分類表作為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附件,綜合驗收部門在驗收時應列明各類用途地下建筑的具體變化情況。二是進一步完善用途核定辦法,針對部分地下項目配套工程沒有明確的批準用途,僅作為項目配套設施使用的情況,比如設備用房等,增設地下“項目配套設施”類別,單獨列計建筑面積,并明確相應的地價標準。(第七條)
(四)完善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基本價格體系
一是降低地下分層地價折扣比例,將地下二層與地下一層基本價格比例關系由60%調整為50%,地下三層及以下與上一層基本價格比例關系由70%調整為60%,鼓勵適度向下開發。二是完善用途種類、降低價格標準,增加了研發、醫療、教育、文化等用途的地下基本價格;明確地下項目配套設施以項目用途為核定地價的依據,并按最低一檔價格比例套用地價標準。其中,對住宅套內地下室,從按照倉儲用途列計建筑面積和確定地價,調整歸入“項目配套設施”類別。三是大幅降低地下停車庫的地價標準,本次修訂繼續執行住宅配套類停車庫暫免收取土地價款,并將停車庫基本價格折算比例從參照工業倉儲類的6%~15%,調整到參照地下配套設施類的3%~10%,充分鼓勵建設地下停車庫。(附表)
(五)統一本規定實施前后出讓土地的政策適用
本次修訂刪除了84號文第十條,在修訂稿第六條中明確“本規定實施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尚未辦理土地核驗的項目,涉及地下工程的,也應按本規定,簽訂補充出讓合同,確定地下建設規劃條件,補繳土地價款”。(第六條)
對政策銜接中可能存在的已經批準建設的歷史遺留項目,酌情做了細化規定:一是“2006年9月1日(不含本日)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取得地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所批準的地下工程,在簽訂補充出讓合同完善地下建設規劃條件時,免收土地價款”。(第六條)二是“2013年12月1日(含)前簽訂出讓合同,并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已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非住宅配套類地下停車庫,免收土地價款,直接納入出讓合同的地下規劃條件。”(第九條)
(六)完善地下空間整體開發、連通開發的配套規定
針對地下空間整體開發、互聯互通,提出了一些配套政策:一是鼓勵整體開發,由一個主體取得區域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并實施開發建設,地上建設用地使用權采取“帶地下工程”方式供應,地上和地下使用權人應相互提供便利(第十條)。二是明確互聯互通要求,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按照規劃條件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明確的地下連通要求和連通方案實施建設,新項目的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負責建設銜接段地下通道(第十一條)。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