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測繪”精彩人生:6萬個測量點、120公里的施工放樣線路
眼前這個帥小伙兒,精神抖擻,笑容滿面,給人親切隨和之感。
他叫張杰,是中鐵十一局一公司武漢地鐵5號線工人村車輛段項目部測量隊長。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中國鐵建職業技能競賽中,從80名測量精英中脫穎而出,榮獲個人獎第三名,并被授予“中國鐵建工人先鋒獎章”和“中國鐵建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其實,這并不是張杰首次引人注目。早在7年前,在該集團舉辦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上,他就獲得了測量工比賽第一名。那時候的他雖然略顯青澀,但是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卻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這也為他后來勇攀測量事業的高峰奠定了基礎。
6萬個測量點、120公里的施工放樣線路,這是張杰參加工作8年來交出的一份令人驚訝的數據。
2010年大學畢業后,張杰成為中鐵十一局一公司滬寧城際鐵路項目的一名測量員。在這里,他認識了他的師傅——測量隊長李儉國。
在一年多時間里,張杰充分品味到了測量工作的辛苦,但也收獲了快樂。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張杰的測量技術突飛猛進,很快就能單獨完成比較復雜的測量工作。
當時,全長16.64公里的望虞河特大橋是滬寧城際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一公司承擔著該橋11.135公里、339座墩臺的施工任務。為實現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通車的目標,一年時間必須完成線下施工并進入線上無砟軌道施工階段,工期特別緊張。
為滿足現場施工需求,張杰和師傅、同事們一道,利用線上CPII、CPIII控制點多次反復測量點位,最終順利完成了高精度的線上無砟軌道施工測量任務。此時的張杰,初次品嘗到了成功的果實。
正是有了在滬寧城際鐵路項目的出色表現,張杰隨即被委以重任,調到銅黃高速公路項目任測量主管,單獨負責一個工區的測量工作。就在師傅和測量隊同事送他上車的時候,張杰流淚了,一股像是和親人分開的傷感情緒涌上心頭。但他沒有回頭,他不想讓大家看見自己流淚的樣子,“師傅,您放心吧,我一定行的!”他默默念叨著。這一次,張杰就像一只雛鷹,開始振翅翱翔。
在之后的3年時間里,張杰輾轉各地,從陜西到江西,從銅黃高速公路到京福高鐵,從百米高墩到長大隧道,處處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跡。
2013年3月,張杰馬不停蹄地趕赴西安,擔任西成高鐵項目測量隊長。等待他的,是國內首座單跨132米鋼桁梁的施工測量任務。
在項目開工之初,張杰便組織部門人員認真學習施工測量規范,要求他們對工程施工測量中經常用到的誤差值、精度值熟記于心。在測量過程中,大到主體結構軸線點,小到臨建基礎放樣點,他都要求隊員嚴格按測量規范操作、復核,確保一次成優。
面對測量精度要求高、測量點位數量多、測量人手緊張的實際情況,張杰通過多次實踐,探索出一種既符合測量規范、滿足施工要求,又快速、省時、省力的“后方交會”測量放樣法。單跨132米鋼桁梁的測量施工在此之前毫無經驗可以借鑒,張杰充分利用CAD繪圖以及設計圖紙,及時驗算鋼桁梁橫移等相關數據,確保橫移后落梁準確無誤。最終,憑借過人的毅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項目工期緊、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的情況下,張杰與隊員們順利完成了鋼桁梁的拼裝、橫移等測量工作,為大橋順利完工提供了保障。
這段時間,張杰也不忘記充電學習,不斷提高技能。他積極參加各種測量比武活動,并獲得了不少榮譽。2015年9月,他在中國鐵建2015年技能大賽選拔賽中,榮獲“優秀選手”稱號。
2017年5月,張杰從西安來到了武漢,擔任武漢地鐵5號線工人村車輛段項目部測量隊長。他無暇欣賞江城美麗的風景,毅然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組織能力強,對工作負責,做事講原則。”項目經理王軍對張杰不吝贊美之詞。張杰具備很強的組織能力,這成為他工作中的一大法寶。
武漢地鐵5號線工人村項目位于鬧市區,施工區域結構單體多,測量工作開展特別困難,測量視線經常受阻。為盡快完成控制點復測、場區原地面標高復測工作,根據項目測量人員和設備情況,張杰主動聯系相關公司,通過租用GPS完成了項目的控制復測工作。針對當時測量人員只有一名實習生,能力水平欠缺的情況,張杰白天和他一起進行外業測量,晚上教他處理數據,講解儀器操作規范。就這樣,兩人奮戰了一個多月,最終順利完成了控制點復測、原地面的標高復測以及繪制地形圖工作。
隨著作業面的展開,測量人員增加了2名,張杰又根據現場測量作業內容,每月組織一次測量培訓,并進行考核,建立獎懲機制,獎優罰劣。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他們在測量人員不足、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了測量任務。由于表現優異,張杰于2017年10月榮獲該集團“十佳青年技術能手”稱號。
“老公,你不要因為長年在外覺得對我有所虧欠,我理解你對我們這個家付出的艱辛,理解你出門在外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不要擔心家里,一切有我!加油,老公!”每當翻出這次比賽前在中國鐵建集訓時與妻子的聊天記錄,張杰心中都會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張杰的妻子是一名鄉鎮公務員,雖然兩人不在一塊兒工作,但是他們彼此都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工作之余常常保持電話與網絡溝通,有時也會利用休息時間相聚,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庭。(徐云華)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