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年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
日前,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邀請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趙培金,省國土資源廳國土測繪處處長曲偉剛,省國土資源廳測繪行業管理處處長徐廣茂,解讀《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并回答記者提問。
《規劃》提出,2025年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年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
《規劃》在對我省產業現狀和面臨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3個方面,提出了產業發展總體要求。《規劃》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把握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四新”“四化”建設新機遇,加快地理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聚和產品質量提升,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我省地理信息產業跨越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更好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規劃》確立了“統籌規劃、市場主導,融合創新、跨界發展,創新驅動、人才支撐”的產業發展基本原則。《規劃》的基準年為2016年,規劃期為2017-2025年,分2個階段。近期為2017-2020年,發展目標:地理信息及相關企業總數突破2400家,新增就業人數10萬人,培育龍頭和骨干企業40家以上,年總產值突破700億元,占全國比重由2016年的不足5%提高到8%以上;遠期為2021-2025年(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發展目標:地理信息及相關企業突破3000家,新增就業人數達15萬人,培育龍頭和骨干企業60家以上,年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產業規模顯著壯大,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取得突破,地理信息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建成地理信息產業強省。
《規劃》不僅提出2025年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年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而且確定了我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8個重點領域
《規劃》確定了我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8個重點領域。一是建設智慧山東時空信息云平臺;二是加強航天航空遙感影像數據統籌獲取和應用;三是建設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推動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化應用;四是開發地理信息管理與應用軟件,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五是打造“天地圖·山東”品牌,大力發展地圖創意與文化;六是加快省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和濟南、青島、濟寧3個特色集聚區建設;七是深化地理信息產業合作交流和軍民融合;八是推進地理信息在海洋經濟、應急保障、典型行業、大眾生活中的示范應用。
《規劃》從推進多個方面對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規劃》從推進機制、土地、財稅、金融、科技、人才、市場監管等方面對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山東省推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市國土資源、發改、經信、財政、科技、商務等部門要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建立市級溝通協調機制,指導和協調產業發展,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二是增加扶持力度。發揮土地保障和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用好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地理信息企業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落實國家、省鼓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要求,建設產業統計分析和動態監測平臺,健全企業誠信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形成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
四是強化科技創新。引導地理信息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鼓勵骨干企業牽頭,聯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地理信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五是加大人才培養。推薦地理信息優秀人才進入國家人才計劃和省重點人才工程,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培養地理信息大國工匠,為地理信息產業做大做強提供人才支撐。落實人才以技術或知識產權參股、入股等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原標題:2025年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年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