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世界級智慧城市群怎么建?
十年磨一劍。2月18日傍晚,萬眾矚目和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重磅出臺,多股漲停。
其實,早在2009年,廣東、香港、澳門三方面就進行了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方面的研究,提出“灣區發展計劃”。2014年,深圳提出構建“灣區經濟”。2016年,“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寫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國家最高層次文件中專門提到“粵港澳大灣區”。
《規劃綱要》稱,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無疑,粵港澳大灣區最終目標是成為與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及日本東京灣區鼎足而立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不僅是世界級城市群,更要建智慧城市群
《規劃綱要》指出,2022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2035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規劃綱要》還指出,推進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和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端口,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臺,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智能感知網絡以及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空間信息服務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推進電子簽名證書互認工作,推廣電子簽名互認證書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領域應用。共同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增強通信企業服務能力,多措并舉實現通信資費合理下降,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游費,并積極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游費的可行性研究,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大中心城市各有秋千,深圳劍指核心引擎城市。
《規劃綱要》稱,深圳的定位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而在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紛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多位政協委員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獨具優勢并勢在必行。
1月13日,深圳在前海舉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項目、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首批啟動項目以及深圳交通工程新開工項目等共3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749億元。
大機遇、大格局、大手筆,劍指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已然胸有成竹
建設智慧城市群,深圳優勢何在?
的確,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深圳無疑最有話語權。
不久前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7》顯示,深圳信息社會指數達0.88,連續4年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一,成為國內率先進入信息社會發展中級階段的城市。同時,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第八屆(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稱,深圳智慧城市發展水平達76.3,位居全國第一。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信息化處處長李鄭祥介紹,深圳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就非常重視頂層設計和體系化發展,深圳的信息化建設目前已經形成完備的體系。平安、華為、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聚集深圳,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慧支撐。
“深圳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構建了統一、集約、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和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已在多個領域實現智慧運用,為2020年將深圳建成世界一流智慧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8月21日舉行的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在致辭時如是說。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成立了高規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同時組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智慧支撐。目前,深圳正積極開展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智慧化建設,推動城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民眾獲得感。
亮點頻出,中國平安為智慧城市貢獻解決方案
作為深圳本土企業,中國平安受益于深圳這片創新熱土的經濟活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并以“服務國家、服務大眾、服務實體”為使命,深度參與了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用科技賦能城市建設,向社會輸出專業服務。
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平安以“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整體亮相,受到國內外業界的廣泛關注。
截至目前,平安智慧城市方案已在全國超過100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廣和實施,在流程、管理、服務和技術等方面都與政府深度融合,惠及數億市民。
——在智慧政務領域,已實現逾700項線上服務,平均每人節約2小時,并幫助政府管理300萬個商事主體,提高管理效率50%;打造的"商事信用信息全視通",為政府信用監管打造出統一的大數據分析可視化平臺,不僅直觀形象、生動詳實地展示了商事登記及信用監管對城市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更讓管理者通過“一屏”“一鍵”知全貌,為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在智慧生活領域,通過對國內超過300個城市持續的跟蹤研究及國外數十個智慧生活典型案例的調研分析,中國平安提出"親民便民透明的“智慧生活”目標,與深圳市政府聯合創新,推出了“i深圳”APP,以“市民用一個 APP 暢享全市綜合服務”為目標,建設全市統一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匯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為市民提供"一屏一賬號"線上服務統一入口。
——在智慧交通領域,2018年五一期間,助力深圳交警實行大鵬半島“預約通行”項目,通過AI+監督,智能預測擁堵發生并為交警提供疏導分流建議,實現管控區域內通行量同比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同年底,與深圳交警成立“數字交警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出了“事故遠程視頻處理”“隨手拍舉報系統2.0版”和“補換駕駛證免費自助拍照”等便民措施,將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形成交警部門信息化的延伸,助力“智慧交通”的實現。
另悉,平安掌握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科技等核心技術已達全球領先水平。這些技術除了服務平安自身金融、醫療、汽車、房產等行業的創新業務外,也已向其他金融機構、醫療機構、政府機構進行技術輸出,助力其創新業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勢不可擋,人類發展的車輪正滾滾向前。正如《規劃綱要》前沿所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勢必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記者 黃思凌)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