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和中國銀保監會共推便民利企新舉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不動產登記是實體企業信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長期以來,不動產登記信息和金融信息封閉形成信息孤島,間接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時間和金融成本。2018年11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逐步降低融資成本。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明確要求以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為標準,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進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電子化系統建設,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改革獲得感。
為此,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會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便民利企服務合作。這將為民營企業融資帶來佳音,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能。按照通知部署,全國不動產登記機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互設不動產抵押登記和抵押貸款便民服務點,協同貸款審批、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與不動產抵押登記,推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方便企業和群眾同步簽訂合同、辦理貸款審批、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享受“一站式”服務。
據了解,在此次部際層面聯手合作之前,江蘇、浙江等地已率先開展相關探索。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31個省份與銀行監管部門發文或銀行業金融機構簽署協議,積極推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在各類銀行開放抵押登記端口或辦理點4257個,實現了銀行、企業群眾和不動產登記機構多方共贏。
地方探索:“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釋放紅利
蘇州恒豐進出口有限公司因抵押貸款到期,著急重新辦理抵押登記獲取周轉資金。企業沒進登記機構的門,只用了兩個工作日就在銀行抵押登記代理點辦理完全部業務。按照過去的流程,事情可沒這么簡單:公司和銀行得先辦理抵押權注銷登記,銀行再辦理抵押資格預審簽訂借款合同,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抵押登記,銀行在收到不動產登記證明后才能發放貸款,整個流程下來耗時約15天,企業和銀行都要經受折騰。
“這次,我就沒和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見上面。”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金牌藥業有限公司的出納劉娟,僅用10分鐘,就在附近銀行辦好了抵押貸款手續,第二天便拿到貸款。“以前銀行、登記中心兩邊跑,沒兩周時間搞不定。”劉娟說。
簡而言之,“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就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在具備條件的銀行設立服務點,銀行和企業群眾可以在服務點同步簽訂合同、辦理貸款審批和抵押登記。據了解,2017年7月,江蘇省政府發文全省推廣在銀行、公積金網點增設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2018年3月,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與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開展不動產登記機構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截至2018年年底,江蘇省已在銀行(公積金中心)設立不動產登記抵押便民服務點416個。
在浙江,臺州、溫州等地在2017年開始摸索了“直通車”“綜合受理點”等創新工作方式。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全省在銀行開放抵押登記端口或辦理點數量已達641個,覆蓋58.4%的縣(市、區)。特別是臺州市,9個縣(市、區)全面鋪開,不動產登記機構在全市共16家銀行、88個分(支)行、300多網點開設此項服務,到去年年底累計辦理業務5.3萬多筆,涉及抵押金額149億元,有效服務了企業群眾金融需求。2019年1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銀保監局等單位聯合發文,在全省范圍內共同推進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抵押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
“‘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提升了銀行抵押類業務的競爭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已成為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進普惠金融的重頭‘產品’。”在蘇州,當地建設銀行負責人算了幾筆賬,累計每年可以為該行節省上千萬元。
一是銀行員工不用來回往返于登記機構,節省了人力成本。二是申請材料電子化、精簡化,節約了每年數百萬元的紙張費用。三是有效防控了風險,比如電子權證有利于防范證明造假、權利滅失及證明傳遞過程中的風險,以及抵押登記未落實和順位抵押、查封等金融風險。
如今在蘇州,“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受到了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青睞。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吳江農商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蘇州銀行、平安普惠7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另有18家銀行正在進行系統開發。全市已在銀行共設立服務網點76個,累計辦理線上抵押登記業務2.3萬余份。
“通過三方面共享,實現三方共贏。”宿遷市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人如是總結。
一是空間共享。在銀行設立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依托商業銀行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企業和群眾可就近辦理不動產抵押類登記,避免多地奔波,更快獲得貸款。商業銀行提高了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的效率,防范了貸款風險,登記部門減輕了窗口的工作量。二是數據共享。通過使用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實現證書信息數據部門間共享。據測算,實施電子證明后,全市每天可為市區14家金融機構節約80人次的往返,群眾辦理貸款縮短1~2個工作日。三是資源共享。開發不動產登記信貸直聯系統,既減少了數據重復錄入次數,保障了數據安全,同時將不動產單元代碼應用到銀行抵押借款合同,便于信息共享和查詢服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部際合作:“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更廣更安全
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負責人表示,此次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文,將通過部際層面的合作,推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邁向縱深,從而進一步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提升金融風險防范能力,支持金融業更加有效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兩部門在以下六方面達成共識:一是加強合作,互設不動產抵押登記和抵押貸款便民利企服務點。二是對接系統,實現網上信息查詢和抵押登記申請。三是依法依規,健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辦事規則。四是精簡材料,優化相關業務辦理流程。五是精準服務,拓展便民利企辦理事項。六是強化監管,確保信息安全。
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負責人表示,“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開展,將為民營企業、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抵押融資提供精準服務,逐步實現“延期續貸”“借新還舊”的貸款審批與抵押登記的變更登記、注銷登記、首次登記的無縫銜接,減少企業融資時間,避免企業借用“過橋資金”,規避抵押物“懸空”風險。
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負責人特別強調,實施“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要著重把握好兩個問題。
“將不動產登記營業網點延伸到銀行,但并不改變現有制度安排、法定職責分工,唯一改變的是銀行作為抵押權人或申請人可以在自己的營業網點,通過網絡提出抵押登記申請、提交申請材料。登記機構不能將受理、審核、登簿、發證等法定職責授權或委托給銀行。”這位負責人指出,各地不動產登記機構要切實履行依法登記職責、明晰法律關系,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規政策規定的要件和程序,規范運行,確保安全便捷。為此,通知明確要求,身份核驗、詢問筆錄等需要不動產登記機構現場辦理的事項,必須由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可由申請人提交通過系統身份核驗的材料和填寫格式化的詢問筆錄完成,與申請材料一并提交實施。
隨著登記和金融信息孤島被聯通,開放的數據共享生態系統在為各方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面臨如何確保信息安全的突出問題。
“簡單來說,銀行既不能隨意查詢抵押人信息,也不能隨意使用依法查詢到的信息。”這位負責人指出。為此,通知特別強調,要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簽訂保密協議,嚴格用戶權限,加強服務點工作人員安全管理和業務培訓,強化安全技術應用,確保信息安全。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規范使用查詢的不動產登記信息,落實“誰承辦、誰提起、誰負責”的要求,嚴禁將查詢獲取的信息泄露和用于查詢請求事項之外的用途。
“依托‘互聯網+’的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將實現全要素、全流程‘閉環管理’。可以說,‘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安全系數高!”蘇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認為。
據了解,蘇州等先行地區在確保信息安全方面的措施可供更多地方借鑒。蘇州建立了經公安部門認證的標準化、規范化電子證照模式,不動產登記證明電子證照和實體證書并行發放,并制定數據接口標準和數據服務標準,規范數據共享,實時向銀行推送更新抵押登記、法院查封等信息,確保數據安全可控。同時,暢通監督舉報線上線下渠道,定期開展抽查檢查,一旦發現金融機構存在違規行為,取消服務點并依法追究責任。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