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在這些地方—— 給7項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國家標準修訂版劃重點
近日,測繪地理信息領域7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
7項國家標準分別是GB/T17944—2018《加密重力測量規范》、GB/T16789—2019《比長基線測量規范》、GB/T20256—2019《國家重力控制測量規范》、GB/T20258.1—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尺》、GB/T20258.2—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2部分:1:50001:1萬比例尺》、GB/T20258.3—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3部分:1:2.5萬1:5萬1:10萬比例尺》、GB/T20258.4—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4部分:1:25萬1:50萬1:100萬比例尺》,均為對原標準的首次修訂。
據悉,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與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武漢大學等多家單位通過總結、吸納原有7項基礎性標準實施以來,我國在重力測量、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生產經驗及相關科研成果,經多年研究、試驗、生產及分析,完成了這次標準修訂工作。修訂后的標準分別適配了新型重力測量儀器、新增了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更好地適應了新時代測繪技術發展的需要,為長度量值、重力基準、空間數據庫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GB/T16789—2019《比長基線測量規范》規定了比長基線測量的基本要求,包括選址和埋石、儀器檢定、測量、數據記錄、數據處理、資料整理和復測規定等。本次修訂納入了數字水準儀、野外電子記錄工具、基線場穩定性檢測和基線場精度等方面的新方法、新要求,使野外標準長度基線場的設計、選址、建場、測量、運行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大幅提高,能夠更加精確地測量野外長度標準,從而提供測距儀的固定常數、比例常數和周期誤差等,確保了測繪儀器長度量值準確有序的溯源。
GB/T20256—2019《國家重力控制測量規范》與GB/T17944—2018《加密重力測量規范》,以上兩項標準構成了國家重力網測量的技術體系,規定了建立和維持我國重力基準的具體方法,為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地震學和空間信息科學等領域提供了地球重力場數據測量的技術方法與流程。本次兩項標準的同步修訂,采用沉淀了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工程的最新成果,增加了便攜式絕對重力儀、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等方面的要求,優化調整了計算過程,能夠為我國新一代國家重力網建設提供必需的技術支持。
GB/T20258—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系列標準共4個部分,分別規定了各個國家基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的內容結構與要素描述,適用于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數據生產、建設、更新和維護。本次集中修訂本著“按需測繪”的原則,歸納了西部測圖、地理國情監測、數字城市等多項重大工程的建設成果,新增了數十項地物與上百項數據項,為更好建立統一的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庫確立了依據,也為地理信息數據的廣泛應用與服務的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上7項標準將在近期于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中公開,屆時可查閱標準全文。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