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測量精度較勁的人
近段日子,天氣異常熱,尤其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那段時間,仿佛進了火焰山。此時,最辛苦、最受考驗的當屬戶外工作者。然而,正值一天太陽最辣、紫外線最強之時,在中鐵十六局軌道公司昆明地鐵五號線土建3標項目上,測量主管羅宗輝和他的5名隊友午飯過后又背上沉重的儀器、手持對講機前往工地。
“往年這個時候已是雨季,今年氣候太干燥,尤其近段日子,坐著喘氣都費勁,一天下來,熱得就想靜靜地坐著,啥話也不想說。”測量主管羅宗輝說。如果他不張嘴,露出牙,在夜里真不一定看得見他。看到記者對來到工地才2個月多點的大學生的膚色有點吃驚時,他靦腆地摸了摸自己胳膊說:“干我們這行,每個人都得這樣,曬成小黑人。”
來到昆明地鐵五號線土建3標2個多月的時間,羅宗輝和他的隊員們主要負責該標段穿金路站4臺盾構機始發前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地面導線網復測、地面與井下聯系測量、洞門鋼環復測、始發托架定位、盾構機始發姿態調試以及相關測量方案的報審等工作。由于工程施工很多地方都需要測量人員配合,測量人員在施工現場一盯就是一天,所以羅宗輝和他的隊友每天能在辦公室的時間不到2個小時,每天上班后就得在工地馬不停蹄地奔走著。
“施工中測量先行,為確保盾構機能夠在指定節點順利始發,測量必須不拖后腿,雖然只有6人,但我們兵分兩組,各司其職,且所有測量人員24小時在崗,保證隨叫隨到。”羅宗輝握緊了拳頭,“除了做好測量,我們還抽調人手配合現場人員完成盾構機始發前的其他施工任務。”
來到昆明地鐵五號線土建3標施工現場,可以看到,測量人員全部在烈日下進行抄平、放線、打點,沒有一點陰涼。不到一會,汗水就開始順著測量員脖子不斷地往下流,滴在地面瞬間就消失了。“多出點汗不算什么,關鍵就是眼睛難受,盯一會就花了,好幾分鐘都緩不過來。”羅宗輝告訴記者,在進行外業測量時,需要兩名測量員同時操作,測量人員需通過全站儀不足5厘米大小的目鏡照準另一名測量員手中的對中桿棱鏡,當全站儀發出的激光照準該棱鏡后,激光會反射到全站儀,這時全站儀會做出提示,同時計算出精準的數據。工程上所涉及的測量放樣基本都是利用上述原理,這就需要手持棱鏡桿的測量員不斷進行前后挪動。
“因為我們的測量精度要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所以差一點都不行,經常為了放樣一個點位,得來回挪動四五次,先把放樣點位定位在小數點后一兩位,最后再去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三位,這時,我們就得蹲下身用手去捏這棱鏡桿最下端,一毫米一毫米地調整。”羅宗輝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說。此時,他的后背已經完全濕透。“溫度太高了,頂著火辣的太陽,喝下的水全成汗揮發了,正因如此,大家幾乎練就了一天喝五六瓶礦泉水還不用上廁所的本領。”測量隊員何瑞旭笑著說。
跑好現場,還得管好內業。一有時間,測量隊員們就會在辦公室學習、校核圖紙,了解工作面基本情況、制定測量放線方案、編制測量資料等。
整天東奔西跑,不停地測量數據,一項一項地記錄,一遍一遍地核實,這是測量員每天重復的工作,也是測量員日常所做最基本最平凡的事,但就是這些平凡的匯集,造就了一個個不平凡的測量員。眼下,他們已保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盾構始發前最復雜的地面導線復測、始發井聯系測量工作,完成了最考驗測量技術的始發托架定位、盾構機始發姿態調整的測量工作,有效保障了區間隧道的順利開工,得到項目領導的好評。 馬超/文 通訊員 曾麗珍/攝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