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測慣導RTK正式上市,推動空間地理信息行業效率變革
上海2019年6月25日 /美通社/ -- 近日,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研發的慣導RTK接收機正式上市,為工程建設、大地測量等地理信息相關行業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服務。
2019年6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目前,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展順利,計劃在2020年向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短報文等服務。自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投入民用已經過去了近30年,這一項重大的發明,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人們用美團點外賣,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開車時使用地圖導航,都在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的出現,不僅給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工程建設、地理信息等專業領域,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GPS測量開始應用在工程建設中,工程測量人員發現GPS不需要通過測角、距離去計算坐標和高程,而是可以直接獲取坐標,這極大提高了測量的工作效率,使得GPS在工程建設等領域內廣泛運用開來。
之后實時動態(RTK)定位技術應運而生,把GPS的效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是空間地理信息領域的一次效率革新。GPS測量需要后期對數據進行處理,才能得到可用的數據,而RTK出現則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架設基站與移動站,實時處理兩個測站的衛星信號,能夠實時解算出高精度坐標數據。此后隨著RTK技術逐漸成熟,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它已經成為測量人員必備的工具之一。
慣導RTK
雖然RTK很好用,但是在樹林、高樓等弱信號環境無法提供準確的定位,這一弊端限制了RTK的應用環境。為了突破這個技術瓶頸,華測RTK開發團隊突破性地將衛星導航與慣性導航組合在一起,推出了一款帶慣導功能的RTK產品 -- 慣導RTK。
什么是慣導?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測量物體的加速度與航向角,推算出物體位置的一種相對定位技術。最早是運用在火箭上的一種導航技術,后來因為其隱蔽性好,不受干擾,高動態的特點,被用在如飛機、潛艇、火箭、導彈的軍事科研等領域。隨著慣導技術的成熟,它的民用步伐逐漸加快,這讓華測的RTK研發團隊看到了慣導技術與RTK技術結合的可能。
同一時刻常規RTK(左)與慣導RTK(右)的星空圖
慣導RTK采用了新的支持北斗三號衛星的板卡,帶來的衛星數的提升,再結合慣性導航定位,提升了它的可用性。同時利用慣導模塊,在60度傾角內能達到2cm的定位精度,實現“免對中”測量。在面對復雜難測的環境時,可以通過傾斜儀器去測量,因此慣導RTK相比普通RTK,在環境適應性上要高出許多。基于以上這些優勢,慣導RTK的綜合效率能夠提升20%以上,節省了大量作業時間。
慣導RTK
目前這款慣導RTK接收機,已于5月16日全面上市,各大經銷商以及華測官網(www.huace.cn)上都有售。隨著北斗衛星全球組網日期臨近,未來慣導與衛星導航的結合將不僅限于此,未來在衛星完全失鎖狀態下實現定位導航,則是更有價值的空間,華測也將加大研發力度,讓慣導與衛星結合更緊密,給全球用戶帶來信號更好、應用更廣、效率更高的RTK接收機。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