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國際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會議在同濟大學召開
8月5日-7日,由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協會(IEEE GRSS)、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國際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大會(10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Analysis of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MultiTemp 2019)在同濟大學召開。創辦于2001年的MultiTemp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提供一個與多時相遙感數據分析相關的科學、方法和應用問題的技術討論和應用交流平臺。本次會議是該國際會議創辦以來,首次在亞洲在中國舉辦,由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童小華教授與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也是本校引進的“上海市千人計劃”杜謙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柳思聰助理教授擔任會議程序主席,來自中國、意大利、德國、法國、波蘭、澳大利亞、印度等共12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名知名學者和專業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第十屆國際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會議在同濟大學召開
開幕式上,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院士和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童小華教授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吳志強院士介紹了城市規劃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
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介紹了中國遙感衛星的背景及其位置精度,討論了中國衛星高分辨率遙感高精度幾何處理的關鍵技術。
德國宇航中心主任、國際知名遙感專家Mihai Datcu教授介紹了最新的人工智能范例,將有價值的地球觀測產品中的衛星圖像時間序列應用于不同領域,以便理解地球表面長時間時空過程。
會議圍繞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處理,就變化檢測方法、數據融合、SAR和InSAR數據分析、多時相預處理、多時相數據應用、多時相數據驗證、數據分類和遷移學習、大型多時相數據挖掘、時間序列數據分析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討論。來自各國的各位專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多源、多時相遙感數據的利用,會議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在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地位,并促進了與國際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及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
第十屆國際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會議在同濟大學召開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