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控制揚塵,遙感衛星每半個月“掃”一遍
借助衛星的天眼,讓全市的裸地盡收眼底。聽上去黑科技十足的技術,已經在泰州成為現實。近期,泰州首次應用遙感技術動態監管全市裸地,實現揚塵遙感精準監管,成為繼北京后,全國第二個大范圍應用遙感技術常態化輔助揚塵治理的城市。
據統計,今年1至7月,泰州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69.3%,同比上升1.8%,PM2.5濃度同比下降2.2%,是全省僅有的兩個“雙達標”設區市之一。但從總體看,泰州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還存在揚塵等突出問題。對此,泰州明確提出,通過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治氣工作,其中一項重點內容就是強化裸露土地等領域的揚塵管控。
所謂裸地,就是沒有植物生長的地表,可能是沒有苫蓋到位的工地或者是人為擾動形成的泥地,長期以來是揚塵等粗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裸地的揚塵管控難在何處?據了解,在應用衛星遙感技術監管揚塵之前,泰州各職能部門分別對揚塵源監控整治,全市沒有統一的“一張圖”。監管工作多利用人工排查、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等手段,具有覆蓋面不夠全面、監測數據不夠精準等弊端。此外,由于裸地存在隨機性以及短期內變化快等特點,給監管帶來很大難題。
“遙感,通俗而言,就是遠程照相技術。”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處長鄭逸新說,帶有高分辨率功能的衛星,可以及時發現地面的疑似裸地。衛星站得高也就看得遠,這意味著其遙感手段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監測起來比較快捷、便利。
目前,泰州市遙感監測裸地揚塵每半個月“掃”一遍,為全國同等技術應用頻度最高的城市。每次衛星發回到地面的數據,利用多期高分影像、數據分析解譯等方式進行處理,可以讓裸地無處藏身。在最新一期的市區揚塵源分布圖上,全市裸地均被一一標記。記者看到,該圖不僅顯示了經緯度,還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了不同的揚塵源。據衛星遙感地圖顯示,目前,市區揚塵源為341個,其中未覆蓋點位53個、部分覆蓋點位251個、全覆蓋點位37個。
鄭逸新介紹,衛星遙感監測在宏觀上有優勢,但是微觀上精度不如地面監測。所以,遙感只是揚塵監管的輔助手段之一,還要借助人工核查,通過天地結合才能實現精細化管理。
據介紹,8月12日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六個小組對所有點位進行現場核查。目前已對53個未覆蓋點位和251個部分覆蓋點位完成首輪核查,并對相關場地進行現場鎖定,其中包括建筑工地62個、建筑垃圾15個、砂石場33個、拆遷地塊99個、農田12個、草坪綠化17個、閑置土地27個、其他39個。根據核查結果,已由各市(區)及相關職能部門按職責對未覆蓋和部分覆蓋的揚塵源點位進行整改。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