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局六舉措做好耕地保護工作
2020-07-09 17:35:18 來源: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網站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糧食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面對當前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根據永州市人民政府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簽訂的耕地保護責任狀,永州市耕地保有量534.015萬畝,其中基本農田面積441.735萬畝。永州市現有耕地保有量546.40萬畝,其中基本農田面積442.253萬畝,均高于省市耕地保護責任狀指標,已經連續20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牢牢守住了耕地紅線。
層層簽訂耕保責任狀,壓緊壓實政府責任
永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出臺《縣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市人民政府與縣區人民政府、縣區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各級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將縣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列為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抄送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部門,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評價、領導干部問責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
扎實開展國土三調,全面摸清耕地“家底”
站在“國家立場、政府工程、歷史責任”的高度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永州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投入700多名技術人員、8541萬元工作經費,堅持以數據真實性為生命線,結合高清影像地圖開展實地調查核實,初步核實全市耕地總量571萬畝(含已種植水果即可恢復為耕地的43萬畝),差錯率在國家控制范圍,待國家核實發布。
科學編制空間規劃,合理劃定耕地“紅線”
科學編制永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這三條控制線,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傳導落實,確保不納入自然保護地、重大基礎設施等范圍,與林業部門妥善協調處理了市轄區55.4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被劃入自然保護地的問題。同時,按照上級要求,劃定不小于永久基本農田保有量的1%作為儲備區用于重大項目建設,組織各縣區對存在劃定不實、違法占用、嚴重污染等問題的永久基本農田區,全面梳理整改,優選耕種條件好、集中連片的儲備區補劃入永久基本農田。
大力實施耕地開發,補足補優占用指標
堅持“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2019年采取市縣合作開發水田的模式,下達任務11750畝,立項31458畝,開工建設23262畝,完成驗收13462畝,確保了全市建設占用耕地指標需要,向省廳還清了多年積壓的“旱改水”指標欠賬。2020年,將省廳下達的645公頃耕地開發任務,及時下達各縣區,市本級已完成466.67公頃的項目選址踏勘,待相關部門完成可行性論證、省自然資源廳復核后即可立項。各縣區也在積極開展項目選址工作,將在年內全面組織實施。
穩步推進節約集約,有效緩解耕保壓力
永州積極引導各縣區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堅持“以用為先”,盤活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閑置土地,不斷擴展用地空間。在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上,全市今年處置批而未供土地574.64公頃(8620畝),處置率28.4%,高出全省平均處置率10個百分點,處置率居全省第二。祁陽縣盤活利用123畝批而未供土地,保障了祁陽高新區創新創業園三期項目這一省重點項目用地。在閑置土地處置上,2018年8月發現的113宗,面積480.99公頃閑置土地,已處置到位105宗,面積445.87公頃。市本級利用收回原九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閑置廢棄的工業廠房用地,通過調整規劃,按居住用地掛牌出讓,成交價6.5億元,每畝成交單價均高出掛牌起始價單價100萬元以上。
鐵腕執法從嚴監管,切實遏制違法用地
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將遙感(衛星)影像與動態巡查相結合,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嚴處置,組織各縣區對違法用地實行掛圖作業,整改一宗銷號一宗,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20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違建別墅、“大棚房”清查整治,全市土地衛片執法履職到位率、查處整改到位率均達到省級驗收標準,受到省、市充分肯定。今年以來,全市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70宗,面積3767.04畝,其中耕地面積2985.77畝,共罰款5109.45萬元,沒收違法建筑物302335.2平方米,拆除建筑物118851.41平方米,恢復土地原狀面積504.23畝,移送司法機關26件,追究刑事責任1人,移交紀委監委20件,處分相關責任人3人。下一步,將直接立案查處和掛牌督辦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并進行公開通報,以點帶面,推動全面查處整改,著力將違法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同時,堅持“刀刃向內”,加大抽查力度,對弄虛作假、隱瞞不報等情形,一經查實,嚴肅問責。
層層簽訂耕保責任狀,壓緊壓實政府責任
永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出臺《縣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市人民政府與縣區人民政府、縣區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各級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將縣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列為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抄送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部門,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評價、領導干部問責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
扎實開展國土三調,全面摸清耕地“家底”
站在“國家立場、政府工程、歷史責任”的高度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永州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投入700多名技術人員、8541萬元工作經費,堅持以數據真實性為生命線,結合高清影像地圖開展實地調查核實,初步核實全市耕地總量571萬畝(含已種植水果即可恢復為耕地的43萬畝),差錯率在國家控制范圍,待國家核實發布。
科學編制空間規劃,合理劃定耕地“紅線”
科學編制永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這三條控制線,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傳導落實,確保不納入自然保護地、重大基礎設施等范圍,與林業部門妥善協調處理了市轄區55.4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被劃入自然保護地的問題。同時,按照上級要求,劃定不小于永久基本農田保有量的1%作為儲備區用于重大項目建設,組織各縣區對存在劃定不實、違法占用、嚴重污染等問題的永久基本農田區,全面梳理整改,優選耕種條件好、集中連片的儲備區補劃入永久基本農田。
大力實施耕地開發,補足補優占用指標
堅持“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2019年采取市縣合作開發水田的模式,下達任務11750畝,立項31458畝,開工建設23262畝,完成驗收13462畝,確保了全市建設占用耕地指標需要,向省廳還清了多年積壓的“旱改水”指標欠賬。2020年,將省廳下達的645公頃耕地開發任務,及時下達各縣區,市本級已完成466.67公頃的項目選址踏勘,待相關部門完成可行性論證、省自然資源廳復核后即可立項。各縣區也在積極開展項目選址工作,將在年內全面組織實施。
穩步推進節約集約,有效緩解耕保壓力
永州積極引導各縣區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堅持“以用為先”,盤活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閑置土地,不斷擴展用地空間。在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上,全市今年處置批而未供土地574.64公頃(8620畝),處置率28.4%,高出全省平均處置率10個百分點,處置率居全省第二。祁陽縣盤活利用123畝批而未供土地,保障了祁陽高新區創新創業園三期項目這一省重點項目用地。在閑置土地處置上,2018年8月發現的113宗,面積480.99公頃閑置土地,已處置到位105宗,面積445.87公頃。市本級利用收回原九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閑置廢棄的工業廠房用地,通過調整規劃,按居住用地掛牌出讓,成交價6.5億元,每畝成交單價均高出掛牌起始價單價100萬元以上。
鐵腕執法從嚴監管,切實遏制違法用地
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將遙感(衛星)影像與動態巡查相結合,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嚴處置,組織各縣區對違法用地實行掛圖作業,整改一宗銷號一宗,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20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違建別墅、“大棚房”清查整治,全市土地衛片執法履職到位率、查處整改到位率均達到省級驗收標準,受到省、市充分肯定。今年以來,全市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70宗,面積3767.04畝,其中耕地面積2985.77畝,共罰款5109.45萬元,沒收違法建筑物302335.2平方米,拆除建筑物118851.41平方米,恢復土地原狀面積504.23畝,移送司法機關26件,追究刑事責任1人,移交紀委監委20件,處分相關責任人3人。下一步,將直接立案查處和掛牌督辦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并進行公開通報,以點帶面,推動全面查處整改,著力將違法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同時,堅持“刀刃向內”,加大抽查力度,對弄虛作假、隱瞞不報等情形,一經查實,嚴肅問責。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