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應急測繪保障二三事 平凡崗位,書寫精彩
今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造成山東省青島市內多個區域積水。如何摸清易積水區域以方便市民出行、指導車輛避讓、協助應急資源配置?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以下簡稱“青島院”)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結合地下管網、人工河道等專題數據,運用水文分析模型,提取相關信息,推出了一項便民服務。市民只需打開微信的“便民服務”,哪里地勢低洼,哪里容易積水,便一目了然。
這只是近年來青島院服務地方的一個縮影。從地理數據標準制定、采集整合,到動態更新、數據發布,從黃島輸油管爆炸、小珠山山林火災等突發事件應急現場,到上合青島峰會等重大活動現場……處處都有青島勘測人的身影。
不舍晝夜
破解爆燃事故搶險困境
2013年11月22日,青島中石化東黃輸油管線泄漏引發爆燃事故。地下管線是如何分布的?救援路線該怎樣設計?擺在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
如何破題?青島院第一時間響應,多渠道收集事故現場資料,利用衛星遙感影像、基礎地理信息空間框架數據、基礎地形圖等,得出爆炸點和起火點數據,更新和校正了事故發生區域地名、管線信息等。事故發生當晚11時,4套應急專題圖、21張大幅面圖紙,以及iPad版應急輔助指揮系統應運而生。
第二天,青島院院長張志華帶領技術人員奔赴搶險救援一線。復雜的管線資料,加上水電不通、道路不暢等問題,制圖工作舉步維艱,直到次日才制成爆燃事故范圍內較完整的現場態勢圖。隨后的幾天,青島院根據現場指揮部要求,完成了事故區域1981年~2012年7個歷史時期的相關影像圖和地形專題圖,為判斷事故現場歷史演變、支撐救援等提供了測繪保障。
逆風前行
馳援小珠山滅火現場
今年4月23日,青島市黃島區小珠山西坡突發山林大火,火險等級為5級,屬極度危險級別。
接到小珠山撲滅火指揮部的通知后,青島院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調撥人員以最快速度奔赴現場。
24日上午,張志華帶領9名技術人員、攜帶6架無人機趕到小珠山南側的開山口村,開展航空影像和火災影響情況數據采集工作。然而,現場強勁的大風致使無人機無法起飛。
如何飛?從哪兒飛?指揮小組立刻調整思路、完善技術路線、尋找起飛場地,最終決定:“硬飛!”接連失敗5次后,無人機終于升空。經過2個多小時的航拍和內業制作,第一個火災范圍實景三維圖和總體態勢圖出爐,為滅火救援決策提供了直觀參考。
當晚7時左右,青島院又接到通知:立即提供現場態勢圖、衛星影像圖等資料,輔助救援決策。外業實測數據﹢內業制作,工作人員僅用3個小時就趕制出了火情實景三維圖、現場態勢圖、衛星影像圖等,為應急指揮人員送上了“及時雨”。
截至27日小珠山火情得到完全控制,青島院累計出動無人機33架次,總航程近1170公里,為撲火救援工作提供了準確及時的第一手資料。
全力以赴
為上合峰會提供服務
除了爭分奪秒的應急搶險,重大活動的臺前幕后,也都少不了勘測人的身影。
黃海之濱、浮山灣畔,見證過奧運帆船競技、上合峰會盛況的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形如展翅的海鷗,傲然屹立。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僅用數月就拔地而起的“城市客廳”,其建設的背后充滿艱辛。
時間緊,任務重。在場館建設之初,青島院便啟動了應急保障預案,調集了70多名技術骨干,組成多個小組,制訂了24小時作業方案,僅用3天就完成了勘察報告、地形圖、管線圖、無人機視頻影像等,為場館建設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數據保障。
此后,青島院相繼完成了點云數據獲取、鋼結構現狀測量、結構柱現狀定位測量、竣工測量、面積地形圖測繪、浮山灣高分辨率影像和建筑物三維模型制作等勘測任務,累計為場館建設提供了70余次勘測地理信息服務。
助力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安保是青島院的又一項重大任務。自2018年起,該院便承擔起峰會安保用圖的編制工作,累計為各部門提供專題地圖近2000幅、圖冊213本,為各指定接待酒店制作了9種語言的城市旅游地圖,為媒體制作了中英文專用地圖。
不止于此,峰會安保部門還將監測、打擊無人機“黑飛”的任務交給了青島院。
150名工作人員以青島院自主研發的航空器管控服務系統為指揮核心,實行24小時不間斷、全方位監管。有時他們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海上管控人員經常要在海上漂泊兩三天才上岸。
正是憑借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青島院確保了峰會期間無人機的無遺漏有效管控,也為之后參與各類大型活動的應急保障積累了經驗。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持續推進,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生態環保、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對測繪的需求與日俱增。在自然災害和社會突發事件的應對中,災情監測、預警、評估、應急救援等也離不開及時準確的測繪支撐。今后,我們將繼續提升測繪保障能力,拓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經濟社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作出更多貢獻。”張志華說。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