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管理與利用紀略
2020年12月8日,中國與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8848.86米。這個數字背后,凝結著測量登山隊員們不畏艱險的攀登、內業技術人員嚴謹的數據處理、中尼兩國科學家的精誠合作。很多人并不知道,測繪地理信息檔案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重大測繪項目到應急保障,從區域發展規劃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測繪地理信息檔案如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利用手段的不斷創新,歷史時空數據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主動服務:讓價值顯出來
“我國以往歷次珠峰高程測量,積累了大量測繪數據和檔案資料,這些寶貴財富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資源部珠峰測量技術人員說,比如:2020珠峰高程測量數據處理時采用的8000多個地面重力點數據,新測重力數據只有200多個點,大部分采用的還是館藏的已有地面重力數據。
記者看到2020珠峰高程測量所使用的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清單中包括地面重力數據、國家基準工程獲取的一等水準數據、珠峰地區1∶5萬地形數據以及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報告、工作報告、外業觀測技術總結報告、內業數據處理技術總結報告……
“GNSS坐標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布設,冰雪探測雷達研制,交會測量方案等都參考了以往的檔案。”技術人員說,在測量過程中,檔案資料可以為測量登山隊員提供準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歷史數據,有助于測量登山隊選擇最佳方式和途徑開展測量工作。
“近年來,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的服務半徑不斷擴大。不僅是服務珠峰高程測量,我們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測繪工程、突發事件的保障工作,主動靠前服務。比如: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地理國情監測項目提供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檔案成果,為二等水準網建設和維護工作提供外業觀測高差與概略高程表等檔案資料。僅2020年,我們就為各類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檔案成果資料470余批次,其中數字成果3.3萬余幅,大地測量成果14605個點,紙質地形圖2539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相關部門及時提供各種地圖檔案和基礎地理信息電子檔案,及時滿足科學防控、災情分析需求,為災后重建、復工復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同樣離不開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的支持。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多次為交通、水利、規劃等部門提供重要歷史節點測繪檔案資料,助力完成鐵路公路建設、河流湖泊監測、城市規劃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地方政府管理部門通過研究分析長年積累下來的城市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確定合理建設方案,進行科學規劃,降低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資源投入,進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建設水平。
精心保管:覆蓋面廣起來
“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是國家重要的檔案資源,是歷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獲取的寶貴成果,翔實客觀地記錄了我國山川、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境界、居民地、道路橋梁等人文要素的歷史形態。這些檔案資料對于研究我國基礎地理國情的變遷,分析變化態勢,輔助自然資源管理宏觀預測等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主權佐證、社會文化服務、科學研究、經濟建設、資源確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有關負責人說。
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收藏保管著自1956年至今全部國家等級大地、航測、制圖、境界測繪等各類業務檔案、成果成圖及測繪科學書籍(期刊)、儀器設備、標準計量等專業測繪資料。此外還存有宋、明、清等朝代古地圖300余件。截至2020年底,館藏檔案超過500萬件,數字檔案數據量超過6PB。
近年來,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歸檔數據激增,每年以約1PB的增長量遞增。為將這些珍貴數據收集好、保管好,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針對不同類型的檔案數據,開發了“電子檔案一鍵式質量檢查軟件”“電子檔案成果可讀性檢查軟件”等一系列檢查軟件,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海量數據的歸檔檢查,大幅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歸檔速度,保證了歸檔質量。
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不斷擴大館藏檔案覆蓋面,不斷優化保管條件。比如:2020珠峰高程測量歸檔工作已順利完成,歸檔的內容包括GNSS、水準、重力等觀測數據處理成果和文檔,珠峰地區實景三維建模、冰川變化監測等成果和文檔。這些豐富的觀測數據成果將為未來珠峰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自然資源管理、地質研究與調查、地殼運動監測、氣候變化和冰川凍土研究等提供寶貴、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創新手段:把“家珍”亮出來
為更好地挖掘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的價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不斷創新手段,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在“全國地理信息資源目錄系統”發布館藏現代地形圖目錄14萬條、民國地形圖目錄6萬余條,編制完成了《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館藏介紹》。該館多次為城市管理部門和民間團體及個人提供測繪檔案資料,用于城市執法、違法用地認定、權屬糾紛化解等;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不同歷史時期測繪檔案資料,用于了解居民地變遷、地名演變以及古建筑保護等。
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重要時間節點發聲,“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利用館藏檔案,先后推出了地圖編研系列三部作品。在雄安新區設立一周年之際,推出微視頻《地圖上的雄安》;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制作了反映我國城市發展巨大變化的微視頻《地圖上的城市》;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推出微視頻《地圖上的中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歷史航空攝影底片是地表地貌變異興廢的真實反映,是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在不同的歷史時段,國家山水林田湖草分布、農林墾殖程度、河溪渠港狀況、各等級交通線路走向、城鎮人口疏密,都全面真實地反映在航片上。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通過對航攝底片自動掃描技術、影像檔案質量控制技術、多維度空間影像檔案管理技術、歷史影像三維重建技術的研究,實現了歷史航攝底片快速掃描數字化、質量控制科學化、數據管理信息化和編研利用多維化,確保了歷史航攝底片的長期安全可用,可為自然資源監管監測和重大項目提供服務。
此外,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選擇在地圖內容和地圖表達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12件,展出了館藏宋、明、清珍品古地圖檔案,展示了古地圖蘊含的不同歷史時期豐富的地理、社會信息,也反映了我國當時的地圖制圖水平;完成館藏“新疆山脈圖”古籍試驗性仿制工作,制作了4套精裝復制品,為古地圖保護及開發利用探索出一條新路。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