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測繪科技成果獲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
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日前在成都舉行,會上公布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牽頭完成的3項科技項目榜上有名。其中,“基于大數據的地理信息共享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二等獎,“復雜地形和地殼運動環境下北斗省級時空基準建設與服務技術”和“地下管線精準探測與全生命期管理技術體系構建及應用”獲三等獎。
據介紹,“基于大數據的地理信息共享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由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單位自然資源部四川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牽頭完成。項目針對時空大數據進行高效組織管理、高性能計算與智能服務等難題開展研究,突破數據模型、平臺軟件和智能服務等關鍵技術,解決了時空大數據共享應用中存在的數據匯聚更新慢、管理與分析效率低、共享服務能力差等問題。該項目基于大數據地理信息共享相關成果,可以快速實現地理信息和專題信息共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項目組快速搭建了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地理信息和相關醫療資源、疫情等信息快速融合,為疫情防控以及相關專題圖制作提供了技術支撐。項目提出的全景影像與三維場景融合的方法,可以促進“實景三維中國”成果的深入應用。
“復雜地形和地殼運動環境下北斗省級時空基準建設與服務技術”項目由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三大地測量隊牽頭完成。項目面向國家建設自主可控的北斗時空基準服務體系和自然資源部“多規合一”等重大需求,針對四川省復雜地形和劇烈地殼運動環境下北斗時空基準建設與服務的難題,重點攻克區域復雜地殼運動環境下的時空基準高精度動態維持與更新、大規模基準站網組網、北斗/GNSS多模多頻基準站數據融合處理及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等技術瓶頸,在國內首次建成了以北斗為主的三維、實時、動態省級空間基準,為全省提供統一、無間斷、實時、高精度的空間定位服務,為我國建立自主可控的北斗時空基準服務體系提供了系統技術方案。該項目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項,軟件著作權30項,研制國標1項、行標1項,發表論文34篇,其中SCI/EI收錄11篇。截至目前,項目成果已為自然資源、交通、建設、規劃、電力、水利等行業的550余家單位,約8800個用戶提供了超過70萬小時、160萬次的測繪基準服務;近3年累計為行業單位節約定位成本超過7億元。項目成果還可廣泛應用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確權登記、地震監測、氣象預報、市州基準服務以及高精度導航、基礎設施施工建設等領域。
“地下管線精準探測與全生命期管理技術體系構建及應用”項目由自然資源部地下管線勘測工程院牽頭完成。項目針對地下管線信息獲取不準確、數據分散管理、信息難以共享應用等難題進行了系統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究,完成《地下管線數據獲取規程》等8項國標、行標和地標,研發軟件系統27套,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6項,獲得國家專利1項,發表論文20篇,出版專著2部。項目成果中的復雜環境下地下管線精準探測方法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項目形成的地下管線測繪標準體系,填補了國家標準領域地下管線數據獲取的空白。成果直接應用于全省城鎮地下管線普查與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重大任務中,為管線規劃、設計、建設和普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已支撐完成了全省19個城市、70個縣城的地下管線普查與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推動了地理信息應用服務方式和服務領域的創新;并被推廣至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余個城市,有效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國民經濟發展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