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第一顆遙感衛星“內蒙古一號” 發射成功
“5、4、3、2、1,點火!”
7月3日10時51分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上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 一團橘紅色火焰噴薄而出 內蒙古自治區 第一顆遙感衛星“內蒙古一號” 發射升空 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我區首顆遙感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內蒙古構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生態監測新格局。”在發射現場,內蒙古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張瑞新激動地說。
“內蒙古一號”衛星是全球目前幅寬最大的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具備高分辨、超大幅寬、高速存儲、高速數傳等特點,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大且獲取方便等優勢,能夠實現及時性、現勢性、長期性動態監測。與此同時,能夠滿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基礎測繪、土地規劃、精準農業監測、林業資源普查、防災減災及應急響應等多領域的工作需求。
“內蒙古一號”衛星奔向太空,開啟“火眼金睛”,將執行多項重要任務,構筑起全方位、立體式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地域遼闊,自然和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當前,自治區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技術革新,運用衛星遙感等高科技手段,更加精準高效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把綠色作為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展示出來,把生態作為內蒙古的責任和潛力發揮出來,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張瑞新說。
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020年5月7日,自治區政府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冠名“內蒙古一號”衛星,并成立內蒙古自治區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利用長光衛星公司組網的衛星數據資源,以及自然資源部推送到內蒙古的衛星數據,全方位支撐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
據悉,在一年多的籌備與建設中,內蒙古自治區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全區自然資源衛片執法、耕地保護、礦山修復、自然保護區監測、農牧業種植監測、中藥材資源普查、森林草原監測、地理信息大數據、黃河監測、一湖兩海監測、全區房屋抗震能力、森林火災預警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將充分利用“內蒙古一號”衛星數據資源,打通各級各類數據資源通道,實現多源、多時相、多精度數據的共享交換和互聯互通,形成全區一張底板、一套數據,更好服務于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許曉嵐 阿妮爾 來春譽 王鵬
內蒙古綜合新聞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LRLLCT0545EB3A.html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