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耕地紅線?自然資源部: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
9月19日上午10時,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
一是嚴密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法律法規,修訂實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黑土地保護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國務院印發文件,就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專門部署。
二是嚴格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優先序,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中,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足額帶位置分解下達,做到優先劃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三是嚴控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加強改進占補平衡。全面實行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先補后占,強調做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嚴格補充耕地核實認定,建立補充耕地地塊公開制度,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靠。
四是嚴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行“進出平衡”制度。針對國土“三調”反映出的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問題,明確要求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必須在年度內補足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
五是嚴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強化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對省級政府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持續督促整改;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向全社會公開通報典型案例,發揮震懾作用。
通過采取這一系列的措施,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監督下,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的目標,守住了耕地紅線。特別是近兩年來,耕地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實現凈增加。
(總臺央視記者 孔祿淵)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