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力推動地理信息應用工作
2015年以來,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堅持“數據為王、應用至上”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數字廣西及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天地圖·廣西等成果價值,重點加強應用研發,深化地理信息應用,提升項目服務層次。“十二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全力服務保障全區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主要體現四個方面:
一是服務全區服務重大決策、重大戰略和重大活動。廣西局每年為自治區黨委、政府部門提供領導工作用圖和專題地圖超過800幅。今年7月和9月,廣西區黨委書記彭清華連續兩次就《自治區領導工作用圖》做出重要批示。一直以來,廣西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 三區統籌”、“四群四帶”城市化等全區重點發展規劃的研究編制中發揮了重要基礎性作用;廣西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每年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等重大活動中,認真做好用圖保障,為安保維穩和南海權益的斗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服務全區突發事件、減災救災和緊急救援。應急測繪保障是測繪地理信息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廣西局在應對百色那讀煤礦透水、來賓吉利地陷、平果尾礦泄露、桂林全州泥石流、宜州龍江鎘污染等公共安全事故和生態災難事故中,迅速響應、高效服務,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應急測繪保障服務。同時,配合氣象、水利等部門,積極參與防臺、防洪等氣象災害的應對工作;協助有關部門,為中國-東盟博覽會館、南寧吳圩機場、桂林兩江機場、荔園山莊接待基地等全區重點公共場所,制作了用于應急救援、反恐防暴等安全防控和交通疏導的指揮圖紙。
三是服務測繪公共產品開發和測繪公益提供。經統計,“十二五”期間,廣西局向社會提供交通、旅游等公開地圖16種,超過1000萬張,地圖冊超過40萬冊。向國土、規劃、建設、水利、交通、林業等部門提供基礎測繪和工程測繪圖紙5.9萬幅,大地控制成果2.1萬個點,初步建成的廣西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的協議用戶近2000家,遍布國土、交通、水利、建設、測繪等部門,廣泛用于高精度的控制測量。天地圖·廣西正式接入天地圖國家主節點后,為社會公眾提供了24小時不間斷的“一站式”地圖服務,滿足廣大群眾在交通旅游、休閑娛樂、出行住宿、教育學習等方面的需求。
四是服務測繪地理信息成果技術創新研發。近年來,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創新測繪手段,對桂林靖江王陵、北海合浦漢墓保護區、防城港白龍珍珠城進行文物保護測量和研究,取得了積極突破。由廣西地圖院和武漢大學合作的“文化遺產三維數字化保護與展示在靖江王陵的應用”項目榮獲2014年度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同時,為政法系統開發了廣西反恐怖資源數據庫,為國土系統開發了廣西城鎮三維地籍系統,為武警廣西總隊開發了三維地理信息系統,與廣西旅發委聯合開發了“智能旅游·醉美廣西”系統平臺。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