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第三屆國際交叉學科論壇遙感分論壇活動順利舉行
2016年4月8-10日,武漢大學第三屆國際交叉學科論壇活動成功舉辦。期間,由我院承辦的遙感分論壇活動受到了學院師生、兄弟院系以及業界單位的廣泛關注。學院通過舉辦學術講座、專家座談、團隊交流、校內參觀等活動,為本次邀請到校的海外青年學者進一步了解學校、學院以及學科發展提供平臺。
4月8日下午,學院202報告廳里座無虛席,遙感學院邀請的3位海外青年學者做公開學術報告。活動由張永軍副院長主持,院長龔健雅院士致歡迎辭,歡迎三位遠道而來的青年學者到校交流、開展合作,他對三位青年學者的研究方向、前期聯絡情況進行了介紹,對交叉學科論壇活動在人才交流方面的促進作用給予肯定。

三位學者有別于傳統攝影測量遙感學科的研究方向、開闊的交叉學科視野、嶄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吸引了在場聽眾的濃厚興趣。
德國海德堡大學城市建模實驗室主任范紅超博士,做了題為“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The mechanisms of crowdsourc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 the era of Web2.0(Web2.0時代的眾包地理信息方式機理探究)”的報告。他介紹了由眾包到自發地理信息的技術發展,互聯網時代地理信息新的獲取與應用方式:自發地理信息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展示了國外OpenStreetMap(OSM)開放街區地圖的成功案例和成果,并分析了中國的互聯網地圖發展,指出實現跨平臺數據融合、開放數據融合、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的趨勢。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后研究員朱鶯嚶博士,做了題為“Non Rigid Structure from Motion in Space and Time(非剛性物體的三維重建)”的報告。基于傳統方法在將2D圖像呈現成3D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圖像匹配無效、圖像重疊較小等問題,以野外森林、人類行為動作的三維場景重建為例,介紹了其及團隊在重構三維點陣中有效提取特征點、改進相機穩定性方面取得的軟件開發成果。

美國馬里蘭大學地理系助理研究教授何濤博士,做了題為“遙感監測地表短波輻射收支:衛星產品算法以及時空分析”的報告。針對現有遙感反射率產品中的問題,其首次使用數據融合算法,利用不同空間光譜分辨率下的遙感產品,通過高時空分辨率、多角度、高光譜數據,明顯提高短波輻射的產品精度,該成果已被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大氣海洋局采納來生產其官方衛星產品。

在自由提問環節,現場師生踴躍向三位學者提問、交流,氣氛熱烈。
在學術報告之后,學院舉辦了專家座談、團隊交流、院內參觀等環節,院領導、教授委員會委員、引進人才代表參加活動。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