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 共繪輝煌——武測實踐隊與同濟測繪學院團學聯交流實錄
2016-07-13 10:15:52 來源:
測繪網
1956年正值全國高校的院系調整時期,同濟大學工學院測量系遷往武漢參與組建武漢測量制圖學院,成為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的前身,從而在世界上打出了“武測”的名號;六十年后,同濟測繪與武大測繪的學子又一次坐在一起共同交流,把手言歡。7月9日上午,我們來到了與我們身出同源的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展開實踐。

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經過學院的整合與改革,2012年才組建成為院系,因而其規模較小,一個年級只有70人左右;學院團學一體化,稱為團學聯;團學聯下轄多個部門,大體分為四個部分:組織實踐、學術創新、文藝體育以及新媒體。組織實踐類由組織實踐部管理,部門職能類似于我院的組織部與科技實踐部,主管社會實踐、團委工作、志愿與公益活動等。在學術創新方面,該院由學術部和創新俱樂部組成。由于同濟測院要求每名同學在本科學習期間修滿2個創新類學分,創新俱樂部則正是承擔這一職責:組織立項、展開交流會、組織答辯等。另外,學生會還會組織無人機試飛活動,微信推送學術半月刊電子刊物,并且展開測繪技能大賽等。文藝方面的主要活動是迎新晚會,需要準備1-2個月之久;另外還有櫻花季活動和畢業季的系列活動。體育工作開展情況除規模較小外,內容上與我院沒有較大差別。學院媒體由宣傳部管理,各部門的稿件由自己撰寫,宣傳部僅負責編輯并推送。
在交流兩院活動期間,我們發現,同濟大學測院非常講究活動的“測繪特色”:例如在該院的主要活動——迎新晚會上,在其中加入了各種測繪元素,在相聲小品中不僅含有幽默的包袱,還有各種測繪人才能聽得懂的逗樂之處;在各種歌舞活動中也不乏測繪的身影。并且,有許多別院的同學對于測繪行業的認識有較大的偏差,因而測院也經常在晚會開始前一段時間展開掃樓活動,呼吁大家一起去現場觀看,以改變同學們對于測繪學科的印象。這一點看似容易做到,其實卻是一間非常需要動腦和點子的腦力運動,所有的節目都需要經過特別的思考和改裝才能達到要求。聽完他們的講述,我們也深有同感。我院除測繪技能大賽等專業性較強的活動之外、各類活動都并不具有較強的代表專業的特征。在打造學科品牌這一方面,我們的思路和想法還不夠,還有待提升。

與同濟測院的交流沒有太多可了解之處,兩個學院在大部分活動間都沒有大的區別。而同濟測院在活動精細程度和和友院的交流方面都有其卓越之處。近年來,各院系間的交流更加頻繁,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好,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方面明顯可見測院是用心去討論去做的。我們的態度并不遜色,但也需要更加端正對于活動的思路,辦即高效辦,漫不經心不如不辦,讓我們的資源和效率最大化。
在交流的最后,測院將同濟大學的文化賀卡贈送給了我們,并且在測繪館下合影留念。
武大測繪與同濟測繪同根同生,同脈同源,測繪人的追求卓越、吃苦耐勞的精神一直在我們的血液里傳承。借著這次交流的機會,我們也祝福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六十年生日快樂,祝兩院的發展前途光明,我們共同的測繪友誼萬古長存!

武漢大學“繪寫團學丈量青春”測繪學院團學工作調研實踐隊
鄒子昕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