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國際聯合研討會在武大測繪學院順利舉行
7月19日-23日,地球自轉國際聯合研討會在我院舉行。副校長李斐等出席。會議圍繞 “Geodesy, Astronomy and Geophysics in Earth Rotation”主題展開,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波蘭、法國、比利時、西班牙、韓國等國內外二十多位名相關研究機構和單位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上,李斐副校長致歡迎辭,Richard Gross教授介紹會議相關情況,姚宜斌院長介紹了學院概況,地球物理系主任申文斌教授介紹了地球物理學研究進展。開幕式由導航工程系主任、院長助理張小紅教授主持。
會議為期六天,包括學術報告和專家講座兩部分。Nastula Jolanta、Christian Bizouard、Leonid Zotov、陳劍利、申文斌、陳巍等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涵蓋地球自轉的理論建模、觀測、分析、預測,地球自轉變化的地球物理激發,基于地球自轉觀測探究地球系統的物理和動力學性質等各方面內容。此外邀請了多位專家作專題講座:比利時皇家天文臺Veronique Dehant教授作了地球和行星自轉的觀測及其對行星內部的探究的講座;盧森堡大學Oliver Francis教授作了地表負載方面的講座;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Richard Gross教授作了利用卡爾曼濾波對地球定向參數進行預測的講座;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 Harald Schuh教授作了VLBI監測所有地球定向參數的講座;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 Jim Ray教授作了IGS在地球定向觀測方面的講座;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Jose Ferrándiz教授作了地球自轉的哈密頓理論方面的講座;波蘭空間研究中心Aleksander Brzeziński教授作了地球自轉高頻信號建模方面的講座;臺灣中央大學趙豐教授作了旋轉簡正模機制—共振、激發、卷積和去卷積方面的講座;上海天文臺黃乘利教授作了地球內部形狀的廣義理論及其應用的講座。參會人員與專家學者還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此次會議由IAU、IAG、IERS、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組織贊助,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主辦。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對推動地球自轉觀測、激發、預測、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并進一步加深了我校與國際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了測繪學院在地球物理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