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成立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打造世界一流的遙感與航天工程類人才培養基地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武漢大學近日發文批復成立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掛靠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進行建設與管理。這也是繼武大入選“雙一流”后,打造世界一流的遙感與航天工程類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的一個新舉措。
記者從武漢大學文件中看到,為發揮該校在測繪、遙感領域的學科優勢,促進遙感與航天等學科的融合發展,建立遙感科學與技術學科體系,經專家論證和學校研究,決定成立“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龔健雅教授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成立研究院有兩方面意義:一是當前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猛,武漢市現已把航天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去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獲批,今年上半年已在新洲開建,武漢將打造成國家商業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放眼全國,這都是一個高新科技的戰略制高點;二是遙感跟航天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遙感包括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地面遙感等,但最尖端的還是航天遙感。”龔健雅說,要想把遙感學科進一步做大,主要是發展好航天遙感。因此,研究院的成立進一步完善、做強了武大的遙感學科。
龔健雅說,現在全國985高校中絕大部分都有航天宇航學院或相關研究單位,但武大一直沒有,這次彌補了武大在航天領域的學科空白。由于遙感處于國際一流,航天卻剛起步,研究院現階段的特色還是遙感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包括遙感信息獲取的平臺和傳感器。但航天卻包括很多方面,有火箭、衛星、發動機等,作為信息獲取、空間信息處理,武大優勢明顯。
關于研究院未來的發展,龔健雅表示,目前重點在兩個方向,一個是小衛星,第二個是遙感傳感器。武漢大學現已啟動了珞珈1號、珞珈2號、珞珈3號三顆遙感衛星的發射計劃,預計明年發射第一顆,未來三年發射三顆,將武漢的衛星產業做強。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