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測院在京發布2016年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研究成果
![]() |
![]() |
測繪網訊 11月21日,我院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組織召開了2016年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間格局變化監測、國家級新區空間格局變化監測和全國海岸帶開發利用變化監測等部分研究成果,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我院院長程鵬飛出席會議并發布了相關成果。來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青島勘察測繪研究院、天津市測繪院、北京市測繪設計院,以及陜西、黑龍江、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發布會。發布會由我院副院長劉紀平主持。
![]() |
![]() |
發布會上,程鵬飛指出按照新修訂的《測繪法》以及《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和《全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的要求,作為“十三五”測繪規劃的“五大業務”之一的地理國情監測,重點開展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和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建立常態化的監測能力和業務支撐體系,發揮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服務中的作用。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是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具,也是國家重大戰略和工程實施對測繪工作的具體要求。
程鵬飛介紹,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間格局變化監測研究成果顯示,2016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城區總面積為35637平方千米,相比2000年增加了19624平方千米,增加了1.2倍,擴展面積最大的三個城市為上海、深圳和天津。近16年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呈現出城區擴展滯后與超前于人口增長的雙重不協調。
國家級新區空間格局變化監測研究成果顯示,2016年,14個國家級新區的建成區面積累計約為2700平方千米,面積大于400平方千米的新區有2個,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新區有6個,各新區的生態用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地表覆蓋情況總體良好,各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 |
全國海岸帶開發利用變化監測研究成果顯示,2016年全國海陸分界線(不含港澳臺)長度約為18550千米,2015年至2016年,新開發利用岸線長度約為96千米,退養還海修復岸線長度約為19千米,2015年至2016年,海岸帶陸地地表覆蓋類型約有10%發生了轉換,呈現“自然地表減少,人工地表增加”的趨勢。
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人民網、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工人日報、央廣網、中國測繪報等媒體的記者參加了發布會。(文、圖/丁劍)
![]() |
![]() |
![]() |
![]() |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