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精密重力測量項目研究位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測繪網訊 未來,使用武漢開發的設備在天空一掃,就能探知地下礦藏。1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達今年首批中央預算內投資11.1075億元,用于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其中,由華中科技大學實施的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入列。重力測量是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使用重力儀測量地面某點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值的大小可通過重力測量方法求得,而其方向則需通過天文測量方法確定。
精密重力測量,就是高精度測量地球重力場空間分布與變化,如同給地球做“CT”,可以高精度獲取敏感區域重力數據,包括地球表層及內部的密度分布、物質運動狀態、地下資源分布等重要信息,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數據,對地質調查、資源勘探及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省發改委介紹,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是我國“十二五”規劃國家優先支持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該設施將為我國地球科學基礎研究及精密重力儀器研制、重力測量與應用研究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精密重力測量科學中心之一。
該項目工程總經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胡忠坤介紹,目前,我國研制的重力測量基準儀器分辨率可以達到小數點后10位,為國際上同類儀器的最好水平。“如同人體做CT,分辨率越高就有能力看得越精細。”
該項目總投資超過9億元,其中國家投資7.578億元,剩余資金由省市政府配套。項目已于2015年11月動工,建設內容包括重力測量基準平臺、重力測量物理仿真平臺等,建設周期為5年。項目建設法人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單位有中科院測量與地理物理研究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山大學。“在精密重力測量技術方面,有些國外已經掌握了,有些新技術還在探索中,我們的目標是做到整體國際先進、局部國際領先。”胡忠坤介紹,前期已在引力溯源、重力基準儀器、空間慣性傳感器、重力梯度儀等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突破。
據悉,這是繼“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病毒學與生物安全綜合實驗研究基地、水環境工程與技術研發平臺等項目后,落戶我省的又一國家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建設項目。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