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遙感測繪院李華: 繪制地圖就像畫藝術品
測繪網訊 戴上3D效果比影院還好的立體眼鏡,雙腳控制兩個電腦桌下的踏板,手握兩個轉輪,分別控制測標點的橫向和縱向移動。這種“手腳并用”的測圖方式,就像熟練駕駛汽車的駕駛員,需要手腳眼腦完美配合,才能繪出流暢準確的線條。李華總是能繪出這樣的線條。
3D激光掃描設備可以在低空100米到450米的范圍內對地面目標進行準確的3D測量,其精度可以達到10厘米。其低成本和靈活性將航測技術拓展到更多更廣的范圍。激光雷達不僅在軍事上有廣泛的應用,在水利,電力,交通,防洪,滑坡監測,林業等領域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3D激光測量對于軟件處理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使用專業的對測量信息進行處理,然后結合AutoCAD軟件建模并應用。
事實上,測繪是一個非常枯燥和需要專注的行業,每天無數次的手搖腳踩的疲勞,長時間戴立體眼鏡導致的眩暈,為了抓緊時間時常顧不上上廁所……“熱愛一件事,就愿意為它投入的更多。”在平凡的崗位上,李華一干25年,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遙感測繪院的高級工程師。
“把成果看成是一種你自己在加工的藝術品,把你自己的感覺和你的靈感融入到這個作品里面,出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李華在自己從小夢想的職業里,沉下心來,不斷的把作品做到極致。
有一年,遙感院接到新疆沙漠和礫漠干旱荒區的地形測量任務,作為這項任務的執行人,李華從未在類似地貌地形區作業過,這對她是全新的挑戰。
新月形沙丘,迎風面是緩的,背風面是陡的,兩邊是尖尖的角,如何用等高線表現出這種沙丘的特點,讓人感覺地圖上的線條像是風在吹著沙流動。僅僅只是符合精度,會讓人看不出來形象感。中原地區沒有新月形沙丘的地貌。除了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式沙丘、像蜂窩一樣的芒硝地帶也特別難于表達。
在查閱大量的書籍,觀看有關沙漠、礫漠的視頻介紹后,李華又請教在新疆工作過的隊員,詢問沙丘的規律,再和隊員一起探討,把自己理解的規律和他們溝通。經過不斷地嘗試,她準確的表達出金字塔狀、囊括多種形態的沙丘鏈,線條像波浪形的沙漠地帶一樣疏密不定的排列,單調的測繪數據有了自然風吹的靈動之感。
很少有人知道,李華是以“上錯花轎嫁對郎”的戲劇化方式進入測繪行業的。
李華喜歡看小人書,她依葫蘆畫瓢,常常臨摹人物線條。小學美術課上,她畫了一個熊貓吃竹子的場景,老師壓根沒想到,這竟出自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之手。從那時起,李華有了考美術學院的想法,“以后從事與繪畫有關的工作”。
上中專挑選專業時,李華想學航空攝影測量,以為這個專業就是在飛機上拍藍天白云,忽略了后面的“測量”二字。上學之后,她發現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樣,她在學校沒有找到一架飛機。因為專業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內心有抵觸情緒,以至于學的一直很吃力。有一年出去實習,因為所處的地方缺水,李華兩個月瘦了20斤。這份職業是否是一條正確的路?李華有點迷茫。
來到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遙感測繪院后,李華正式從事制圖工作。在數字化測圖工作站上用鼠標、手輪、腳盤進行畫圖,飛機獲取的數字航攝像片經過嚴密校正后,戴上立體眼鏡就能制作地圖,這便是李華的工作內容。李華發現,用等高線描繪出的地形圖,也頗有點像畫畫的樣子。戴上立體眼鏡就像坐飛機往下看,一會兒在某小區游走,一會兒在高山之巔徘徊,她感受到無限的趣味。
繪圖和畫畫既然有相同之處,李華開始將測繪當作終生奮斗的職業,并嘗試著把每一張地圖都制作成精美的藝術品。檢查科的老師非常嚴格,繪制的圖一般人不改三四遍在她那里不能通過,繪制的第一張圖就一次性通過,這給了她巨大的信心。
2010年,包括少林寺在內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需要對破損的建筑進行修繕。39個塔,22個基座,1900個破損處,要以近景攝影立體量測,來提供需破損修繕的高精度文物立面線畫圖。
古代的石刻工匠技術精湛,塔林的細節、花鳥魚蟲的紋理、光滑的云朵、形象的托舉大力士,接到這項任務,李華找到了小時候畫畫的感覺。在確保精度的前提下,她在畫面里增加了美術元素,呆板的圖美觀了起來。20天后,幾十座形象逼真、細節纖毫畢現的寶塔被李華精確地測繪了出來,按時提供了寶貴的一手修繕資料。
偶爾閑下來,李華就泡在美術館里。繁忙的工作讓她很少有畫畫的時間,對她來說,每一次繪圖都是在畫藝術品。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