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及建庫項目采購單一來源采購公告
2014-07-15 22:13:30 來源:
基本信息:
招標代理:深圳市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江門市科學技術局 報名截止:2014-07-18 所屬地區:廣東 所屬行業:安全防護 電腦網絡計算機 招標公告正文:
江門市科學技術局擬對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及建庫項目進行單一來源采購,現進行單一來源采購公示,并邀請其他能夠提供滿足本項目采購需求的產品供應商進行登記。
一、本項目屬于下列第1種情形: 1、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 2、發生了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不能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的; 3、必須保證原有采購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需要繼續從原供應商處添購,且添購資金總額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百分之十的;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本 項目主要內容為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及建庫,根據《江門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以及江門市地震局相關項目開展情況,本項目要求在合同簽訂生效后6個 月內完成,建設時間緊迫,同時項目成果需與省地震局相關系統進行對接,且本項目內容需要與江門市數字地震科普館進行整合和擴展,對數字地震科普館的相關內 容進行補充完善,在結構、功能、程序和數據等進行升級。由于原系統(數字地震科普館)是由廣州和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為縮短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 保證系統的高度兼容,本項目只能由廣州和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屬于上述規定的第1種情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單一來源采購公示。 二、專業人員論證意見: 姓 名:楊斌、葉云、姜國兵; 工作單位:江門市科技服務中心、華南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職 稱:電子工程師、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副教授; 論 證意見:本項目所采購的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及建庫,除了建設時間緊迫、項目成果需與省地震局相關系統進行對接外,還需對原有系統進行補充完善,在結構、 功能、程序和數據等進行升級,為縮短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保證系統的高度兼容,只能由原系統(數字地震科普館)承建商廣州和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本 項目。 三、采購項目需求: 1、項目概述 1.1項目背景 江門市位于國家和省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珠江三角洲內,地質構 造復雜,存在著多組不同方向的斷裂。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有感地震,1970年7月1日至8月14日臺山曾連續發生過300多次地震,最大達4.0 級;1997年11月至12月間,臺山又發生震群活動,最大為4.1級;1997年6月16日恩平發生4.2級地震。這些地震,雖然沒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和人員傷亡,但對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眾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其他鄰近地區發生的地震(如1962年河源新豐江6.1級、1969年陽江6.4級、1994 年9月臺灣海峽7.3級地震)也波及影響我市。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程度提高和人口的增長,人民對生命線工程的依存度更高,產業鏈之間的相互關聯 更緊密,相對使城市抗災能力愈來愈脆弱,災害的潛在風險也愈來愈大。能源、交通、通信工程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地震工作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為 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地震安全形勢,構建和諧社會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強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建設。2004年,國務院確定了我國 2020年防震減災奮斗目標,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不斷增強國家防震減災綜合實力,對地震災害實施有重點的全面防御。近年來,國家新修訂和出臺的相關 法律法規和各類規劃中,都高度重視加防震減災基礎能力建設。2009年省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粵府辦[2009]108 號),2012年3月16日江門市政府印發了《印發江門市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江府辦[2012]24號), 《江門市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保障系統”列入了重點建設項目,本項目屬于災害應急救援保障系統建設的一部分,為災害應急救援保障 系統的建設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2建設目標 本項目的建設目標如下: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采集各類地震應急基礎數據。 (1)整理采集到的應急基礎數據,形成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為震后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為下一步全面開展地震信息化建設工作奠定良好數據基礎。 (2)編制一系列地震應急圖冊,為震后應急救援指揮提供基本工作手段; (3)更新數字地震科普內容,為公眾提供更新、更全面的地震科普知識。 1.3建設內容 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采用用戶填報+現場采集等方式,收集地震應急相關數據。 (2)建立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根據《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和《中國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技術規程》,對采集的應急基礎數據進行整理、分類、錄入等,建立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 (3)編制一系列地震應急圖冊。包括全市重點目標分布圖、全省歷史地震分布圖、全市地質構造圖、全市地震地質災害圖、全市地震臺站分布圖、全市危險源分布圖、全市水利設施分布圖、全市城區疏散場地分布圖、全市交通分布圖等12張專題圖,同時制作部分掛圖; (4)數字地震科普館升級整合,對現有數字地震科普館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增加動漫內容;把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成果應用到數字科普館,增加地震應急專題。 1.4建設依據 本項目建設主要參考了以下文件及規范: (1)《廣東省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 (2)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粵辦函〔2013〕420號); (3)江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門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江府辦[2008]22號); (4)江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門市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江府辦[2012]24號); (5)《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修訂稿)》, (6)《中國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技術規程》(中國地震局,JSGC-06); 2、數據采集 2.1采集內容 根據《城市地震應急技術系統規范》和《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要求,結合江門市本地實際情況,本項目需要采集以下數據。 (1)重點目標數據 重點數據包括同級黨政機關、支行(含)以上的金融機構、分局(含)以上公安機關等。收集特大型集團廠礦企業所在地(電廠、鋼鐵、石油化工等)、車站等。 (2)全市應急避護場所 應急避護場所現有用途為:以空地、林地、操場、運動場、公園等為主建設的應急避護場所,應急避護場所根據大小、應急救援設備(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疏散場地使用預案等因素進行了分析分類。 (3)學校數據 收集全市學校數據,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學校位置、等級、在校人數、建筑物棟數等。 (4)重大火災、爆炸、有毒、放射危險源 (5)醫院數據 收集全市醫院數據,包括醫院位置、床位數、醫護人員數量等。 (6)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區 (7)應急通信聯絡數據 收集區(縣)、鎮(街)兩級政府部門和專業臺站相關人員的聯絡信息。 (8)水庫、堤壩、大(中)型水利設施 該項數據在地震應急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在震后了解災區有多少病險水庫和相關水庫的性質,以便和水庫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同時,與水庫抗震專家取得聯系(協同工作),判定或核實病險水庫和水利設施的破壞和損失情況。同時判定是否會有次生災害。 (9)橋梁、交通樞紐數據 該項數據在地震應急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在震后了解災區有多少大型橋梁和相關橋梁的性質,以便判定或核實大型橋梁的破壞和損失情況,以便判定災區道路的通行能力。 (10)國民經濟 收集各區(縣)、鎮街國民經濟信息,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第三產業總產值、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外貿進出口總額等。 (11)人口數據 收集各區(縣)、鎮(街)人口數據,包括總人口、家庭戶戶數、大于65歲人口、0-14歲年齡人口、居住本地,戶口在本地人口等。 (12)建立全市地震應急預案庫 從有關部門收集地震應急聯絡數據,按格式要求,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錄入等,建立其它行業、部門的地震應急預案表。 2.2采集方式 采集方式采用單位填報確認+現場采集確認相結合的方式,制作并填寫各類數據表格形成數據填報表;然后組織全市各相關部門開項目協調會,把數據填表表格發放給相關部門,由各部門完成對數據的核實工作;最后通過現場采集的方對所有數據進行包括位置在內的所有屬性進行核實確認。 2.3數據制作流程 整個數據制作流程包括整理形成數據填表、發放數據表,召開項目協調會、各部門核實數據、收回數據表、獲取最新的衛星影像作為底圖、數據上圖、現場核實、內業整理等8個步驟。 3、數據建庫 3.1數據庫的設計 3.1.1 數學基礎 (1)平面坐標系: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 (2)地圖投影: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3)分帶方式:1:10000、l:50000標準分幅圖按1.5°分帶(選擇114°中央子午線)。 (4)高程坐標系: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5)分幅和編號:采用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3.1.2 數據格式 以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平臺,空間數據圖層采用ARCGIS數據格式(Geodatabase格式),統一設計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數據庫符合《城市地震應急技術系統規范》和《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及數據庫建設規定要求,適合于地震應急指揮應用。 3.1.3 數據庫內容 (1)基礎地理信息 包括定位基礎、境界與行政區劃等。 (2)人口數據 包括人口地市級人口統計表、區縣級人口統計表、鄉鎮級人口統計表等。 (3)國民經濟數據 包括鄉鎮級國民經濟統計表、縣(縣級市)級國民經濟統計表、地市級國民經濟統計表、企業經濟統計表等。 (4)危險源分布數據 包括重大火災、爆炸、有毒、放射危險源分布圖等數據。 (5)水利設施數據 包括各種水利設施、水庫、水閘等分布數據及其屬性數據。 (6)交通數據 包括各種交通路網分布數據。 (7)地震活動數據 包括歷年地震分布、歷年地震活動統計表等數據。 (8)專題圖數據 具有地圖的符號化數據特征,并能實現快速顯示的專題圖數據,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點分布圖、地震臺站分布圖、應急避護場所分布圖、學校分布圖、醫療救援力量分布圖、消防力量分布圖等專題圖數據。 (9)元數據 是各種數據自身的描述數據,包括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元數據等。 3.1.4 數據分層設計 具體工作中依據《城市地震應急技術系統規范》和《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及江門市的實際需要規定必須包含的數據層。 3.1.5 要素屬性數據結構 參照《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及江門市的實際需要制定屬性數據結構,實現圖屬關聯原則。 3.2 內業數據處理 3.2.1 內業數據處理的技術流程 內業數據處理大體上分為兩個階段,數據預處理階段和內業建庫階段。 數據預處理階段在AutoCAD平臺下完成,數據預處理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校正界線:疊加電子地圖和影像圖,校正調查勾繪的界線,使界線與地形圖中的地物界線保持一致; (2)錄入外業調查成果:參照外業調查成果,勾繪外業調查判定的界線,錄入屬性信息,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登記表(excel格式); (3)補充勾繪:疊加最新的影像圖,勾繪外業調查難以劃定的POI數據信息。 數據建庫階段在ArcGIS平臺下完成,建庫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拓撲檢查:在GIS平臺下進行拓撲規則的設定與檢查,并對問題圖斑進行修改; (2)屬性與圖斑關聯:將在預處理階段錄入的屬性轉入GIS,利用唯一字段關聯對應的圖形; (3)其他屬性字段的建立:建立其他屬性字段; 3.2.2 數據轉換與拓撲檢查 (1)數據轉換 將數據預處理階段形成的CAD格式的普查成果轉換為ARCGIS格式數據,并在GIS平臺下進行后續的數據處理。 (2)建立拓撲規則與拓撲檢查 3.2.3 數據整飾 (1)對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成果進行整理,對整理成果進行符號化處理。 (2)在數據庫標注圖名、圖號、比例尺、圖例、分區示意圖、繪制日期等要素。 3.3 數據庫的建立 3.3.1 數據獲取方法 (1)圖形數據整理 地震應急基礎數據以矢量數據提取為主要方式進行數字化。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是采用內外業綜合調繪法獲得的,即以正射影像圖為依據進行室內預判,結合電子地圖、江門市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進行室內勾繪,再將室內勾繪結果套繪影像圖或電子地圖打印成工作底圖進行外業調繪。 (2)屬性數據整理 ①逐個圖形要素直接錄入屬性數據。 ②編制軟件集中錄入屬性數據。 ③利用原有數據庫的屬性數據及相關資料,直接導入數字形式的屬性數據。 (3)存檔文件整理 對需要保存的審批文件、合同以及普查中相關的登記資料,直接采用掃描儀、數碼相機等設備形成影像文件存檔,并建立文檔目錄。 3.3.2 過程質量控制 (1)采用環節質量控制和交接檢查的方法對過程質量進行控制。 (2)作業員對其作業過程及重大問題應當記錄。 (3)作業員對數據進行全面自查,技術負責人組織作業員互查。 (4)由專業質量檢查員對重要環節進行重點檢查并填寫質量控制檢查及處理表。 (5)不同作業員進行不同作業環節的數據交接時,進行數據交接檢查。 3.3.4 數據檢查與入庫 數據入庫前,根據《城市地震應急技術系統規范》和《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和數據庫建設方案對數據成果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對質量檢查不合格的數據予以返工,質量檢查合格的數據方可入庫。數據入庫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1)根據《項目技術方案》的要求,建立元數據和數據索引。 (2)將經過質量檢查合格的普查成果數據以及行政界線等基礎地理信息、柵格信息數據導入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 數據庫系統運行測試,編寫數據庫試運行情況報告,由技術負責人簽字認可。 4、編制應急圖冊 4.1制圖內容 根據《城市地震應急技術系統規范(試行)》中對于地圖定制內容要求,結合江門市本地特點,本期項目需要根據不同應用需求編制以下12類專題地圖。 (1)全市基礎地理圖 (2)全市人口分布圖 (3)全市國民經濟分布圖 (4)全市重點目標分布圖 (5)全省歷史地震分布圖 (6)全市地質構造圖 (7)全市地震地質災害圖 (8)全市地震臺站分布圖 (9)全市危險源分布圖 (10)全市水利設施分布圖 (11)全市城區應急避護場所分布圖 (12)全市交通分布圖 4.2制圖數量 所有圖件印刷成A0幅面大小,每個專題圖各印刷20份,另外根據實際需要制作一批掛圖。 5、成果資料歸檔與匯交 本項目成果包括數據庫成果、表格成果、報告成果、圖件成果四部分。 5.1數據庫成果 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mdb格式或*.shp)。 5.2表格成果 (1)《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登記表》; (2)《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成果統計總表》。 (3)各類基礎數據調查表及屬性表 5.3文字成果 (1)《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項目實施計劃》; (2)《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項目技術方案》; (3)《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項目總結報告》; (4)《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技術分析報告》; (5)《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項目質量檢查報告》。 5.4圖件成果 (1)《江門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普查工作底圖》 (2)《江門市基礎地理圖》 (3)《江門市人口分布圖》 (4)《江門市國民經濟分布圖》 (5)《江門市重點目標分布圖》 (6)《廣東省歷史地震分布圖》 (7)《江門市地質構造圖》 (8)《江門市地震地質災害圖》 (9)《江門市地震臺站分布圖》 (10)《江門市危險源分布圖》 (11)《江門市水利設施分布圖》 (12)《江門市城區應急避護場所分布圖》 (13)《江門市市交通分布圖》 6、數字地震科普館升級整合 數字地震科普館一期已經完成,為了更好的發揮科普作用,需要對科普館進行不斷更新完善,把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整合到科普館中,讓公眾了解地震應急相關知識和周邊環境,提高公眾地震應急逃生能力。本項目中需要升級整合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素材更新,具體包括增加電子圖書、地震影視宣傳作品、法律法規等; (2)增加戶外、平房和工廠三個地震安全避難動漫游戲; (3)增加地震應急板塊,開發制作地震應急相關頁面,通過圖片、地圖等方式展現地震應急知識及相關基礎數據; (4)增加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相關內容。 7、完工期:合同簽訂生效后6個月內完成所有地震應急基礎數據采集及建庫工作并提交成果。 四、資格條件: 1、投標人應當是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法人,具有良好的信譽; 2、本項目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五、擬定供應商名稱、地址: 1、供應商名稱:廣州和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路215號加業商務中心209室 六、公示時間: 自2014年7月14日至2014年7月18日五個工作日。 七、登記時間、地點及方式: 1、登記時間:2014年7月14日至2014年7月18日,每天8:30時-12:00時,14:30時-17:30時,(節假日除外)。 2、登記地點:深圳市國際招標有限公司江門經營部(地址:江門市華園路23號101(江門市深聯招標有限公司內))。 3、登記方式:現場登記。 八、登記時需提供以下文件: 1、營業執照(副本); 2、稅務登記證(副本); 3、法定代表人證明書或授權委托書。 供應商登記時應當將以上文件的原件交我單位審驗。我單位在審驗后會收取前兩項的復印件和第3項(法定代表人證明書的復印件或授權委托書)的原件。所有復印件應當加蓋供應商的單位公章。 九、聯系方式: 1、采購人:江門市科學技術局 地址:江門市港口一路68號 聯系人:黃先生 聯系電話:0750-3366461 傳真:0750-3370172 2、采購代理機構:深圳市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地址:江門市華園路23號101(江門市深聯招標有限公司內) 聯系人:陳翼昊 聯系電話:0750-3503826 傳真:0750-3503827 3、財政部門:江門市財政局 地址:江門市華園中路21-23號 聯系人:政府采購管理科 聯系電話:0750-3501936 傳真:0750-3501933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四日 |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