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辦:5G和北斗系統具有天然融合性 進一步推動衛星導航和新興技術融合
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北斗應用前期取得很大進展,衛星導航產業產值2019年超過3450億元。”冉承其表示,但和系統建設成就來比,北斗未來應用道路依然漫長,接下來將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構建完整的政策保障體系,比如相應的法律保障、建立相應標準等,構建讓北斗更好發展的產業環境。
第二,更加開放、更加融合。今天發布的7類文件便于全世界企業關注、使用、研制、生產北斗的產品,讓這么好用的北斗產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業。
第三,要進一步推動衛星導航和新興技術的融合,比如5G、移動通信、大數據、互聯網等一定會帶來新的更多的模式、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第四,進一步注重科研創新。創新是北斗建設和應用永遠的靈魂,創新也會帶來產業、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舉例來講,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中北斗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家所知道的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精準測繪就是北斗立下的功勞,在救災減災車輛的運輸方面,北斗也提供了高精度的基準服務。
在與新興技術的融合中,冉承其指出,5G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天然融合性。隨著5G的到來,對時間和位置就會提出更高要求。在目前可以認知的未來,只有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時間信息。5G到來以后,可以在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方面產生革命性變化。中國國內企業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應用和5G融合,在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方面作很多創新應用。當然,互聯網汽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無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帶來的新變化。
此外,冉承其還提到,今年水災抗災過程中,北斗也作出了巨大貢獻。比如在形變監測、提前預警、轉移人員、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