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天地圖"VS“Google地圖” 測繪應急確保又快又準
“如果某地突發地質災害、山體滑坡,造成道路中斷、河流堵塞。而受災地的位置、面積及危害程度不明,救援工作如何開展?”面對這樣一道現實中可能遇到的難題,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曉國說:“抗災救援,測繪先行。”到底測繪部門能在抗災救援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7月3日上午,陜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曉國、地理信息與地圖處副處長任健接受省政府門戶網站和西部網聯合專訪,與廣大網友共同探討測繪地理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務于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和百姓生活。一次特殊的火情報告“陜西省省應急體系地理信息平臺”顯神通
陜西省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曉國說,任何一起應急事件發生時,對信息接報人員來說,首先要快速確定事件發生的位置。我省的應急體系地理信息平臺就提供了多種便捷定位功能,常規的定位方式是地名、坐標等,而2011年發生了一次特殊事件,更讓應急體系地理信息平臺特殊的定位優勢顯現了出來。
“2011年春季,在我省某山區發生了一起森林火災,當時發現這一情況的是正在執行飛行任務的飛行員,飛行員向民航部門報告山火位置的方式是:山火位置大概與航線方向呈多少度方位角,與飛機距離是多少公里。”飛行員受條件所限,匯報的方式很特別。從空中俯視的山火,沒有地理坐標、沒有地名,按照傳統的辦法很難進行定位。但當民航管理部門將信息快速反饋到省應急辦后,測繪部門利用平臺提供的專用工具,實現山火位置的快速定位。“由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快速,最終及時撲滅了山火。”
王曉國說,省應急體系地理信息平臺的功能不僅是定位災害發生地點。“2011年9月17日,灞橋山體發生滑坡。為實現現場傷員的快速救治,通過應急平臺快速提取了距事發地指定范圍內的醫院情況,如醫院等級、醫生護士人數、病床數、擅長的科目等。同時平臺分析計算出了距離事發區域最短時間、最短路徑的醫院,這就為應急救援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科學、合理地安排了救援力量。”
重大災害突發一小時內測繪應急預案無條件啟動 如果面臨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公共事件,測繪部門能做什么呢?陜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與地圖處副處長任健說,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應急預案:“假設某地發生一起重大自然災害,第一步,我們會在1小時內開通測繪地理信息成果提供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向政府領導、應急管理和相關救災部門提供已有的災區地形圖或行政區劃地圖。第二步,在2小時內調集災前地圖和影像數據、收集災情信息、緊急組織制作救災專題地圖,部署應急航空攝影測量工作。利用已有測繪地理信息和及時收集的應急專題信息制作并提供應急專題地圖,利用這些地圖資料,可以進行災害位置的快速定位,根據地形、地貌、居民地分布特征評估受災程度和受災人口,在地圖上初步選擇最快捷的救援路線。” 任健說,面對突發災害,測繪部門都會按照 “應急測繪保障預案”的要求,展開應急測繪保障服務。“第三步,我們應急測繪外業隊伍在3小時內完成集結,攜帶專業的應急測繪設備,如應急測繪車、無人航攝飛機等,趕赴災害發生地點進行航空攝影,迅速開展災情目標精確定位和影像數據采集工作,及時向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提供,同時向省應急辦和省有關應急保障單位傳輸回航空影像和視頻數據。第四步,有關應急保障單位在獲取到現場航空影像和視頻數據后,必須盡快組織開展應急區域影像地圖圖等產品的拼接處理提供,保證在24-48小時內向省市政府、上級有關部門、省應急辦和救災單位提供多種應急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為有關方面及時了解了災區狀況,高效開展災情分析和損失評估提供科學依據,為搶險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任健說,利用測繪工作可以更準確的掌握災情、分析災情,比如:房屋受損多少間、倒塌多少間、重災區在什么區域、受災人口有多少。還可以通過地圖研究確定安全的災民安置點應該選在什么地方,大概可以容納多少人口,應急物資運送路線等。“還有更厲害的,測繪工作可以根據地形地貌特征和降雨情況分析哪里容易形成堰塞湖,預計儲水量有多少,余震發生時哪些地區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已經因山體滑坡堵塞的道路土石方量有多少,堵塞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適合什么樣的挖掘機械等。我們會把這些分析信息制作到地圖上或信息系統上,及時提供給省、市有關決策機關、救災單位。”
民族品牌”天地圖PK“美國籍”谷歌地圖
王曉國說,現在互聯網地圖發展十分迅速。國內有搜狗、百度、騰訊等商業運營公司建立的互聯網地圖網站,國外有谷歌地圖等。王曉國特別介紹了由政府主導構建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網站——天地圖。其中“天地圖•陜西”是天地圖國家主節點的省級分節點,是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和省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聯合構建的,已于2011年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已開通電子地圖、旅游、公路路況等頻道。用戶可以通過“天地圖”的門戶網站進行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瀏覽、查詢、搜索、量算,以及路線規劃等各類應用。公眾通過“天地圖•陜西”進行信息瀏覽、地名搜索、路徑分析、位置導航、距離量算等多種信息服務,為衣食住行等提供參考幫助。王曉國說,天地圖不是“面子工程”,它是我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我國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樣,其價值主要在于戰略層面,在這方面我們不能依靠國外。“谷歌地圖是美國籍,主動權掌控在美國人手中;而天地圖卻是‘中國公民’,其管理權、運營權在我們手里。試想一下,若遇到危機情況,一旦別人掐斷網絡服務,那我國豈不成了睜眼瞎?”王曉國說,測繪地理信息不是只服務于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軍事領域,還要服務社會公眾。“天地圖2013版已于6月18日正式上線發布,整體性能提升接近5倍,數據權威與全面,覆蓋范圍從宏觀中國全境到微觀具體縣市乃至鄉鎮、村莊,并以矢量、影像、三維三種模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其中矢量地圖數據明顯優于谷歌地圖, 偏遠山村也全部標注。”2011年制作發布于測繪地理信息局門戶網站的世園會電子地圖,因為與西安市政府網世園會官方網站進行了鏈接,點擊率高達百萬人次,為游客進行信息查詢、定位等提供支持服務。采訪中,王曉國將“天地圖”與“谷歌地圖”進行了對比:“天地圖在信息豐富程度、畫質色彩表現、細化信息展示、圖面清晰度表達、信息標注正確性等方面用戶反映不錯,但在運行速度、平臺功能、用戶體驗以及衛星視圖等方面與谷歌地圖相比仍有差距。目前知名度及市場占有率還較低,希望社會各界多用天地圖,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支持我國民族地理信息品牌——天地圖。”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