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測量船發展情況
美國
美國擁有的海洋測量船型號多、技術新。50年代末以后,美國海軍建造了20多艘海洋測量船,比較著名的是3251噸的“托馬斯·格·湯普森”級、3420噸的“海斯”號和12000噸的“領海”號。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專業實驗室多,工作面積達370米2以上;自動化程度高,電子設備齊全,甲板設備配套。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加快了戰場準備和海道測量的發展速度。繼1989~1994年短期內裝備了6艘現代化測量船(USNS系列)之后,又迅速在2年時間內建造了6艘更先進的5000噸級中遠海測量船(T-AGS 60~65)。每艘船上都裝備了淺海回聲測深儀、深海回聲測深儀、海底淺層剖面儀、淺海多波束系統、深海多波束系統、多普勒聲學測流儀、側掃聲納、全球定位系統、遙控潛水器、重力儀、磁力儀等20多種海洋測量設備和多個測量工作站,可以詳盡準確地探測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底淺層剖面、海底表層底質等多種戰場要素。測量系統的綜合能力很強,多數以海洋測量和水文調查為主,同時在一些中型以上的測量船上還配置有海洋生物、海洋特性等專項調查設備。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還有一些小船,可以機動地安裝各種測量設備,執行指定的專項任務。此外,美國海軍在航空母艦上也裝有先進的測量設備。
英國
英國皇家海軍的海洋測量船噸位比較小,主要以1000噸以上的近海測量船為主(如“羅巴克”系列)。但測量設備多而全、處理功能很強,處理機和工作站多是美國HP系列,測深儀、側掃聲納、剖面儀等測量設備都是英國產品。最近幾年,英國皇家海軍的測量船噸位越來越大。1996年建造的13300噸級“斯科特”號測量船每年可工作300天,船底安裝了超大規模的換能器陣,可以詳盡地探測水下的多種物理、水文參數,同時具有破冰能力。1998年7月止,皇家海軍又連續建造了3艘現代測量船,全部采用新型測量系統,最新一艘是5129噸的“耐力 A171”號。這充分表明了英國發展全球海域測量的戰略意圖。
俄羅斯
俄羅斯的測量船較多,幾乎每兩三年就造1艘;而且噸位也比較大,例如6600~9100噸的AKADMIK系列、9920噸的KRYLDB號、7500噸的ABKHAZYA級。近期也建造中等噸位的測量船,像3422噸“西伯利亞柯夫”級,但不是主流。俄羅斯大型測量船常年保持全球海域活動,海洋作業的項目是綜合性的,主要有海洋測量、救生、地質、氣象、水文、生物和化學等方面。測量設備的數量多,但戰技指標和功能一般、更新周期長,不如美、日等國先進。
日本
日本非常重視海洋測量對海洋經濟的推動作用,海洋測量船數量很多、建造速度很快。它們長年在海上測量,經常出沒在我國的中遠海區。測量船的噸位居中,像3500噸的“白鳳”號、3800噸的“白嶺”號、3048噸“拓洋”號、2200噸的“昭洋”號等。裝備的測量設備都很先進,而且更新速度快,全世界最先進的測量設備的第一個用戶幾乎都是日本。測量儀器種類多,主要圍繞著資源開發的水深和地質要素。目前,日本已出版了1:20萬和1:50萬的大陸架海底地形圖。日本無論是在測量船隊的數量上,還是在最新的測量技術上,都努力保持海洋大國的地位。
除上述5國外,法、德、荷、意等國也都不斷推出新型遠海綜合測量船。發達國家頻繁的海洋測量活動喚醒了全世界海洋國家,它們紛紛意識到海洋資源和海洋國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近兩年來,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西班牙、希臘、土耳其、印度、印尼、新西蘭等國,都以較快的速度裝備了1000~6000噸級新型測量船,測量設備比較新穎,活動的范圍也比較廣泛。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