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制圖概念(詞匯解釋)
2013-08-28 16:32:17 來源: 測繪論壇
1. 地圖的含義:以地圖信息傳輸與 地圖可視化為手段,以區域綜合制圖與地圖概括為核心,以地圖科學認知與分析應用為目的,研究地圖的理論實質、制圖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綜合性大眾化科學。
2. 地圖的特性:(1)嚴密的數學法則(2)科學的地圖概括(3)特定的符號系統
3. 地圖的要素:(1)數學要素(2)地理要素(3)輔助要素
4. 地圖信息傳遞過程:信息原的信息經過發送者的編碼,通過一定的通道發送信息,信息接收者接到信號,把信息傳輸到目的地。
5. 地圖的功能:(1)地圖的模擬功能(2)地圖的信息載負與信息傳輸 (3)地圖的認知功能。
6. 地圖的分類:1)按內容分:(1)普通地圖(2)專題地圖(3)專用地圖(4)特種地圖。 2)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尺地圖 1:5000—1:10萬(2)中比例尺地圖1:100萬—1:10萬(3)小比例尺地圖 >1:100萬
7. 地圖的數學基礎指:地圖上各種地理要素與相應地面景物之間保持一定對應關系的經緯網,坐標網,大地控制點,比例尺等數學要素。
8. 地圖比例尺:地圖上某線段的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的長度之比。
地圖比例尺表現形式:(1)數字比例尺(2)文字比例尺(3)圖解比例尺
比例尺的作用:(1)決定著地圖圖形的大小(2)決定地圖的測制精度(3)決定地圖內容的詳細程度。
9. 地圖投影:是研究把地球體面上的經緯網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轉繪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變形問題。
10.地圖投影產生哪些變形:長度變形,面積變形,角度變形,形狀變形。
11.長度變形是指長度比d與1之差 ;長度比是投影面上一微小線段和橢球體面上相應微小線段之比。面積變形是面積比P與 1 之差;面積比是投影面上一微小面積與相應的兩方向線夾角之差。角度變形是投影面上任意兩方向線夾角與橢球面上相應的兩方向線夾角之差。
12.地圖投影按變形性質分:等角投影,等積投影,任意投影。
地圖投影按承影棉分:圓柱投影,圓錐投影,方位投影。
13.等角投影:沒有角度變形的投影。等積投影:保持面積大小不變的投影。等距投影: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為承影面進行地圖投影,承影面可以與地球相切或相割,將經緯網投影到平面上而成。圓柱投影:以圓柱作為投影面,將經緯網投影到圓柱面上,然后將圓柱面切開展成平面。圓錐投影:以圓錐面作為投影面,將圓錐面與地球相切或相割,將其經緯線投影到圓錐面上,然后把圓錐面展成平面。
14.圓錐投影適合什么樣制圖區域:圓錐面有正位、橫位及斜位幾種不同位置的區別。
15.摩卡托投影是什么樣的投影:正軸等角圓柱投影。
16.地圖投影的選擇依據:(1)制圖區域的地理位置、形狀和范圍(2)制圖比例尺(3)地圖的內容(4)出版方式。
17.兩級地圖、東西半球圖各用什么投影:桑遜投影和摩爾威特投影。
18.我國大、中、小比例尺各用什么投影:(大)分帶投影;(中小)等角、等積、任意投影。
19.高斯-克呂格投影分帶規定:(1)6°分帶法 1:2.5萬—1:50萬,從格林尼治0°起,自西向東按經差每6°為一投影帶,全球共60個投影帶,我國位于72°-136°,共11個投影帶,即13-23帶。(2)3°分帶法 1:1萬及更大比例尺,自東經1°30'按經差每6°為一投影帶,全球共120個投影帶,我國位于24—46帶,共23個投影帶。
20.普通地圖: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全面綜合的反映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現象的普通特征的地圖。
地形圖的特點:具有統一的數學基礎;按國家統一測量和編繪規定完成;幾何精度高、內容詳細。
專題地圖:以普通地圖為地理基礎,著重表示制圖區域內某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
21.地理圖:概括成度比較高,反應要素基本分布規律為主的一種普通地圖。
地形圖:比例尺大于1:100萬,按照統一的數學基礎,圖式比例,統一的測量和編圖規范要求,經過實地測繪或利用遙感資料,配合其他有關資料編繪而成的一種普通地圖。
22.我國基本比例尺的分類:大比例尺地形圖,中比例尺地形圖,小比例尺地形圖。
23.我國基本比例尺新的編號所用10位編碼的含義:P55
24.專題地圖的內容包括:專題內容和地理底圖。
25.專題地圖的基本特性:(1)內容廣泛(2)具備地理底圖(3)圖形豐富,圖面配置多樣(4)新穎圖種多,與相關的聯系更密切。
26.專題地圖按專題內容分類: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環境地圖,其他專題地圖
27.專題地圖的應用包括:(1)研究各種現象的分布特點與規律.(2)研究各種現象的相互聯系.(3)研究各種現象的動態變化.(4)進行預測預報.(5)進行綜合評價.(6)進行區域和規劃.
28.地圖符號由什么組成: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別的圖形和文字組成。
29.地圖上等高線如何分類:計曲線(5倍等高距加粗等高線)首曲線(5倍等高距不加粗等高線),間曲線(特征意義的微小形態,半距等高線),助曲線(1/4基本等高距)
30.地圖注記的種類:名稱書記,說明注記,數字注記。
31.地圖注記的要素:字體,字大,字隔,字位,字向,子色,字列。
32.專題地圖上的范圍法和質底法的異同點:
33.定點符號和定位圖表法的異同點:
34.地圖概括:是根據地圖比例尺、地圖的用途和制圖區域的特點,采用簡單扼要的手段,把空間信息中主要的,本質的信息提取出來,形成新的空間概念的過程。
地圖概括的任務:研究從原始稿紙圖或制圖數據到編織成各種新編地圖時所采用的概括原則和方法,以實現原始與制圖數據到新編內容的轉換,促進新編地圖的形成和體現新圖作者的認知概念與科學現象。
35.地圖概括的影響因素:(1)地圖比例尺.(2)地圖的用途和主題(3)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征(4)制圖數據的質量(5)符號圖形的圖解限度。
36.制圖內容的選取方法及優點:(1)資格法:標準明確,易于掌握,便于計算機制圖;不準確,不全面(2)定額法:標準明確,易于操作;難以同質量指標相協調,不易反映區域特點(3)根式定律法:適用于同類的同一類地圖(4)等比數列法:很容易被引入到計算機制圖作業中;偏重于事物的的數量特征,會將級別較底但有重要意義事物舍去。
37.地圖內容概括的方法:分類法,分級法,符號法
地圖圖形概括的方法:刪除,夸大,移位,合并,分割。
38.地圖成圖的方法:實測成圖法,編繪成圖法,計算機制圖成圖法,遙感制圖。
39.編繪成圖的工作流程:地圖設計,原圖編繪,制印準備,地圖制圖。
40.專題地圖的設計過程:編輯準備—原圖編繪—出版準備。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