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測第六地形測量隊劍閣地理國情普查內業女工外業調繪
如何提高內業圖斑判讀的準確性?
如何精準把握外業核查人員對解譯成果的需求?
如何努力才能最終實現內外業一體化的發展目標?
這是內業人員在工作中常有的疑惑。
四月末,山道間,草木葳蕤。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六地形測量隊里一群90后內業女職工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收拾行囊,走出作業室,來到堪稱“蜀道明珠”的劍閣縣,開始為期一周的外業調繪。截至5月4日在內業女職工的參與下,該隊已完成劍閣縣161幅,3230平方千米的外業調繪任務。
初到測區
初到劍閣縣的老城區普安鎮,即能感受到這座歷史名城的古樸,不染繁華,水秀山幽。姑娘們稍作休整便開始跟著師傅看影像,計劃次日要走的路線。
外業第一天便是徒步調繪縣城影像圖,劍閣地處川、陜、甘三省結合處,四月末的陽光已經有些毒辣,段艷秋頂著烈日走完了半個縣城,在調繪過程中一邊注意觀察城市地區的地物與影像上的區別,一邊虛心向師傅請教地理國情外業調繪流程和調繪軟件的使用方法,將平常的內業工作與這次的實地判調相結合,尋找思路。
劉恩夏更是深有感悟,她說:“出來調繪才認識到,內外業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之前做內業,有時會抱怨外業數據整理不夠詳盡,增添內業工作量,現在才發現,其實內業繪圖若不仔細,也會給外業調繪帶來麻煩,所以這次外業,能讓我更精準的把握外業人員對解譯成果的需求。”
蜀道艱難
劍閣縣地勢險要,這給外業調繪增加了不少難度。村落里,山路崎嶇,路旁荊棘叢生,車輛無法到達,只能徒步調繪。家家戶戶都養狗,行走在田埂間,狗吠聲此起彼伏,并且都一副氣勢洶洶,欲上前來大快朵頤的樣子。姑娘們,心里發憷,可也不斷激活性情里女漢子的潛能,硬著頭皮視若無睹的調繪。
更多的時候,姑娘們跟著師傅行車在人跡罕至的小道。這時候想聽狗吠都是奢侈,加之道路狹窄,路中亂石橫斜,車輛顛簸得厲害,坐在車里身體保持平衡尚且困難,卻還需要通過平板看影像,同時留意兩旁的實物和影像的區別,如果途經陡崖,還要下車幫忙打探路況,因為劍閣山路險要,安全這根弦得隨時繃緊。
如果下雨,路面泥濘,車輛打滑,行路就更加艱難了。一次李曉靜跟隨師傅出測,收測前最后一個任務是調繪永生村村委會。查看影像,只有唯一的一條路能夠到達目的地,路只有兩米左右寬,車子一直都在路的邊緣行進,一邊是深深的溝壑,一邊是山體邊緣,路上都是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石塊,車像是大海上搖曳的帆船,顛簸前行。一行三個人的頭上滲出大顆大顆的汗珠來,遇到石頭多處,師傅就下車探路,指揮車輛前行。車子行到半路,山林中突降大雨,車輪打滑,暮色沉沉,風雨中,車像只受傷的熊,孤零零的在原地發出轟鳴。上坡上不去,李曉靜和師傅只能下車推車,雨水濕透衣服,旋轉的車輪把泥土甩上衣褲。抬頭看見天色漸晚,這里山高林密,加上疾風驟雨,車輛又紋絲不動的悶響,這一刻這些90后姑娘才深切領會到測繪人的涵義。最終還是死命將車子推上了坡,大家走出了大山......
喜豐收
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姑娘們分外珍惜此次外業調繪的機會,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比如:如何區分旱地與水田,喬木與灌木;如何判讀以喬葉木為主但穿插有少量闊葉木的植被等等,這些對提高內業判讀準確性非常有幫助。同時也幫助長期從事內業工作的她們了解了外業的全部流程,這樣能站在外業工作人員的角度來完成內業工作,向內外業一體化的目標不斷靠攏。
玫瑰喜歡向陽而生,同時又耐旱、耐澇、耐冷,就如同這群姑娘,在內業精彩,出外業也是巾幗不讓須眉!她們奔赴在地理國情普查的內外業一線,只為描繪祖國的錦繡藍圖!(梁濤 2014.5.20)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