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什么地方
在后科技時代,人臉識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創新技術助力城市實現升級,打開了新的可能。當全球范圍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浪潮襲來,智慧城市不再是科幻小說筆下的遙遠,而是此刻與未來,重新發現與理解城市也就成了新命題。新京報為此采訪了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為我們解讀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新京報:請您簡要介紹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呈現出什么特征或模式?
李新社: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特征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點:政府長期投入,行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目前,國內各主要省市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給予人才、資金、行政資源等多方面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在我國全面開花。
龐大的智慧城市市場,也吸引更多企業的主動入局,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在百度、阿里、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帶動下,以小米、科沃斯等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不斷加快在智慧城市行業的布局,以航天科技為代表的國企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統研發,成為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動力。
在政府與企業的助力之下,智慧城市產業不斷縱深拓展,產業間融合趨勢顯著。縱向由上游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延伸到下游最終的消費者和用戶,橫向由電子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熱點領域向智慧園區、智慧農業、智能工廠等應用領域拓展,產業鏈向縱深方向發展。
國內模式與國外經驗:智慧城市建設的“紅與黑”
新京報:從全球來看,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一些發達國家有何異同?
李新社: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以下多個方面:
首先是理念目標不同,當前全球范圍內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一定的成績國家都是更偏重實際生活和環境的改善,而我國則是更偏重政策管理和整體性優化。
另外則是應用領域的不同,無論是美英還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其智慧城市更傾向于節能環保,而我國則在數據獲取使用和管理方面有著大力度的應用。
在法律監管上,國外很多國家都在城市管理運營中有著較為成熟的規范,而我國尚處于摸索階段。
▲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您認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存在些什么問題,比如(內因)技術方面、(外因)政策、認識等方面,怎么破除?
李新社:我國在不少的智慧城市試點示范中,投入了巨大資源,但這種建設熱潮也面臨一些問題:如規劃趨同、千城一面、重視硬件缺乏軟件、體制機制配套滯后、建設模式單一死板、標準規范體系缺失,信息數據孤島大量存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安全隱患多發等。
破除這些問題,需要做到:第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城特色,也就是應根據城市的性質、特點、功能和歷史,做好頂層設計。第二,要加強城市建設技術創新,加快研發相關產業的關鍵技術,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第三,要深刻認識智慧城市建設中網絡安全隱患,破除數據融合過程中的行業管理和部門壁壘。
低開放度與高風險—城市大數據應用高速發展下的隱憂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關鍵是大數據應用如何,您如何評價當下我國的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現狀,有哪些成績和不足?
李新社: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主要分為政府服務類和行業商業類兩大應用類型。政府服務類應用主要為政府管理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并多與民生密切相關。行業商業類大數據應用較多,主要將大數據與企業運營相結合,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和結構效率。
雖然我國大數據應用快速發展,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國大數據整體產業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標準和管理機制尚未成熟,行業發展良莠不齊。
而且長久以來,我國政府部門掌握全社會80%的信息資源,由于體制機制、數據標準等原因,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難以實現互通互享,數據開放程度較低。
近年來,頻繁爆出的數據販賣新聞也讓人們誠惶誠恐,數據安全風險日益突出,黑客與不法分子瞄準數據價值發動的攻擊為整個數據安全與城市安全帶來挑戰。此外,我國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創新滯后,當前在數據庫和數據挖掘等技術領域,自主可控技術還不多,好多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制度創新”將代替“技術創新”成為新的突破口
新京報:從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經走過10年,您認為未來10年我國的智慧城市會呈什么發展趨勢?
李新社:對于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恐怕目前的共識就是“新型智慧城市”。
首先,“新型智慧城市”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建設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的時代,將是把信息技術和信息化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機遇和戰略工具的時代。
第二,“制度創新”將代替“技術創新”成為新的突破口。繼互聯網之后,智慧城市建設中技術作用效力遞減,只是在推進更寬的網絡、更大的數據庫、更快的處理速度,缺乏顛覆性技術實現質的提升。
第三,“數據驅動”成為智慧城市運轉的主要動力源。如同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所言:“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圍繞城市大數據的規劃、采集、流通、分析、反饋、修訂等全生命周期,用信息流優化來驅動各領域系統建設完善,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第四,信息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重點。如何建設信息安全綜合監控平臺,如何強化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下一步的戰略重點。
▲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從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是一個什么樣的進程,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什么地方?
李新社:“新型智慧城市”相較“智慧城市”而言,主要體現三個“新”,一是新的戰略重心——構建一套適應城市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二是新的思維理念——從通過上設備、做系統,解決城市單一或局部的表象問題,到通過合理規劃數據流,串聯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問題;三是新的攻關方向——從城市視角出發,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系統性解決城市復雜性問題,提升市民獲得感。
□ 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